最近,冯小刚导演的《芳华》公映,开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且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电影。文工团、青春、理想、集体、善良、战争、残酷……这是电影《芳华》的关键词,展现了一代人的青春、热血和无奈。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男主角刘峰。
刘峰是文工团的活雷锋,是学雷锋活动中的标杆人物。好人不好当:食堂煮破的饺子没人吃,他拿来吃;有个上大学进修的机会,他拱手相让;战友结婚买不起沙发,他自己买材料为战友亲手做;单位的猪跑了,也点名找刘峰帮忙去撵……
在特定时代下,刘峰的善良似乎是应该的,因为他是活雷锋。而电影中刘峰的结局就没那么美好了:战争中失去了一只胳膊,生活在社会底层,靠卖盗版书为生。好多人在为刘峰鸣不平,一个如此善良的人怎么能落得如此结局?“善有善报”,这是人们对善良的美好期许。但善良的初心不是为了图回报,而是人之为人的一种本真。电影的最后说:“之后的他,看起来那么知足,那么冷静。”相比于其他战友来说,他是过得最差的,但他也是最心安的,因为他善良、本真、纯洁。正所谓上善若水。
“人为善,福虽不至,祸已远离。”善良是一种选择,拥有一颗良善之心是一个利己利人的价值判断。可以对善良有美好的期许,但如果以一种功利之心去窥探善良是不妥的。不管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其本质都是想通过后天教育引导人心向善,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恒定不变的存在。凭什么刘峰那么惨?为什么好人难做?有的人抱怨时代、抱怨社会、抱怨集体。其实,你是什么样,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是黑暗的,那你就应该去照亮它,而不是到处去喊,然后拉上别人和你一起喊。特别喜欢濮存昕的那条公益广告:“一条公益广告就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那么我们身边的黑暗就少一些。”善良不更是如此吗?无论这个世界是光亮还是黑暗,都不应该放弃你的善良。
芳华刹那,善良永存。去做一盏能照亮别人的灯,让你的善良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