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市老体协从市级机关公物仓内调配到部分茶水柜,及时满足了搬迁后新增办公家具的需求。资产的“N”次利用,让资产发挥最大效益,这也正是“公物仓”设立的意义。近年来,为推进党政机关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共用,发挥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南通市局积极探索建立闲置资产公物仓信息化管理模式,为国有资产的循环利用搭建一个共享平台,规范党政机关的资产配置和处置行为。
一、提升信息管理水平。依托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手段,将散落在各单位闲置资产纳入公物仓集中管理,盘点、录入资产系统,粘贴不干胶或抗金属电子标签,使得每件资产都有了唯一的身份标识。公物仓资产实行专库存放、分类管理,目前已入库闲置办公设备、办公家具、防疫物资等500余件。后期可通过手持终端APP离线、在线、微信客户端、RFID扫描盘点等多元化模式,随时随地实时管理,从技术层面实现资产生命周期的动态化、实时化、精细化管理。
二、拓展资产共享调剂。公物仓按照“盘活资产、共享共用、厉行节约、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各单位可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申请实施闲置资产的归集、调拨。党政机关、临时机构或举办大型会议活动等需要配置资产的,根据实际需要,优先从公物仓调剂借用,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和浪费,提升资产共享共用和集约化管理,提高资产循坏再利用,使旧资产再生新效益,实现物尽其用。今年第一季度,利用公物仓平台,先后从市委办、城管局、工信局等单位回收资产60余件,调剂使用20余件。
三、延长资产使用寿命。公物仓内资产大部分是旧资产,在实际接收调剂中可能存在局限性。对此,南通市局加强对公物仓内资产的日常管理,实行专库存放,专人保管,定期清查盘点,及时维修保养,以保证资产性能的安全可靠。对因周转循环利用次数较多且而破损或仍具有较大使用价值的资产及时进行维修保养,延长资产使用寿命,确保资产的正常使用,最大化发挥资产的使用价值。对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资产严格按照资产处置程序,给予报废,增加仓内可利用空间,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公物仓管理水平。
四、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公物仓内资产的划转、移交使用、借用、退还,都要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出入库手续,填写资产移交清单,明确资产的规格型号、购置日期、移交方式、类别、原值等详细信息,经接收双方审核确认后正式办理,以保证出入的每一件资产都有踪迹可寻。资产的报废处置需要跟实物资产和账面资产进行核对、清点、盘查,确保处置得当。同时,安排专人定期对公物仓内资产进行盘点和核对,及时了解掌握仓内资产信息,确保账实相符。
信息化公物仓的建立,在发挥闲置资产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提升了闲置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促进了节约型党政机关建设。下一步,南通市局将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使公物仓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依;进一步夯实公物仓管理信息化基础,实现闲置资产的科学调用;进一步提高公物仓使用效益,确保资产可利用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