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局: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 无锡样本”的“头雁效应”

发布日期:2020-06-12 10:43 浏览次数:

近几年来,无锡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践行“绿色发展、机关先行”理念,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引进社会资本,为公共机构实施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大大提高了能源资源使用效率,走出了一条政府机关、服务企业和节能市场合作共赢、和谐共进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之路,助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为公共机构节能事业开辟了新境界,形成了“无锡样本”,发挥了“头雁效应”。

一、“无锡样本”的基本形态

1、“无锡样本”即无锡市民中心能源综合一体化管理项目。是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由无锡市机关管理局(甲方)与国网江苏综合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乙方)签订的能源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期为5年。在合同期限内,乙方为甲方提供对水、电、气保障的一体化综合服务,甲方在确保节能预期收益的前提下,按月向乙方支付能源托管费用。

2、“无锡样本”的实施步骤。开展能源审计——形成一体化能源管理初步方案——与相关部门沟通——招标签约——运营管理——能效提升——监管考核——推广服务。

3、“无锡样本”的核心要点。一是“1+3”托管费用激励机制。“1”是指托管基数,以前3年平均数为基数,同时综合考虑设备老化、办公需求增长等因素。“3”分别是不低于托管基数7.5%的节能改造投入;限额100万元的奖励费用;因人员设施设备及政策性调价等变量的协商调节费用。二是坚持“三不”基本原则。不改变用户原有的物管形态;不大幅更换原有设施设备(只作能效提升改造);不降低保障供给标准。三是落实“三化”运营机制。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深化精细管理;以电能管理为重点,强化能效提升;以用户体验为导向,优化管理策略。

二、“无锡样本”的主要做法

1.优化发展环境,发挥政策推动作用。根据国家、省相关政策和《无锡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总体要求,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住建局等部门,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意见》《公共机构能源审计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公共机构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目标要求、实施主体、基础工作、推进程序、资金支付、成本管理以及管理责任等方面均作了明确界定和具体要求,其政策性、指导性、针对性都很强,尤其是在采购方式、合同签订、组织实施、资金拨付等财政政策和政府采购方面突破了一些政策瓶颈,体现可操作性。同时,我局充分运用行政权力奖励事项职能,评选表彰了一批为公共机构服务的优秀节能服务企业和物业管理公司,并为其搭建宣传推介平台,建立起企业与政府机关等公共机构的沟通桥梁,激发了绿色发展的市场活力。

2.行政中心走在前,发挥政府示范作用。各级行政中心是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主战场,办公人员集中,规模和社会影响大,其节能管理对本地区具有风向标作用。我市在“十三五”公共机构节能规划中,提出了以“五个率先”推进绿色行政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以无锡市民中心为例,在“2017—2019”三年行动计划中,从四个方面分解了16项绿色化建设目标任务,分别明确了责任部门、时间节点、时序进度、资金投入和质量标准等内容。尤其是“无锡样本”实施以来,投资方为市民中心提供了一体化的综合能源服务,为推进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革命,持续打造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的新标杆注入新动能。在一体化能源管理服务体系中,着眼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市民中心建成了1.55兆瓦的光伏停车棚分布式电站,每年可发电120万千瓦时,相当于市民中心一个月的用电量。着眼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积极布点建桩,规划300个,现已建成60个充电桩,为绿色出行续航充电。着眼于精细化管理需求,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建成感知能源可视化监管平台,对能耗进行分类分项分户计量分析和监测监管,有效避免和减少了无人空调、长明灯、长流水等跑冒滴漏现象;对变电所实现智慧监管、无人值守,降低了人力成本。着眼于垃圾分类新时尚,建成4座厨余垃圾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750公斤,一年产生有机肥料50余吨,变废为宝,推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带来了能源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也更加凸显了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为公共机构节能乃至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新标杆。近几年来,无锡市民中心先后荣获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江苏省首批水效领跑者等荣誉。

3.遵循市场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无锡样本”的示范引领下,无锡公共机构节能服务市场快速健康发展,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市场活力竞向迸发。先后涌现了无锡锐泰、无锡军创、无锡富源、无锡广盈等一批有竞争力的节能服务企业和物业管理公司为公共机构节能服务,各企业之间平台资源共享、数据接入互通、服务产品互补,形成了合作共赢、和谐共进的良性发展格局。2019年以来,累计签订了28家规模以上(50吨标准煤或合同金额150万元以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金额超3亿元,大多以医院、学校效益分享型和政府机关能源托管型为主要形式。尤其是滨湖区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数量之多、项目类型分布之广、推进形式灵活等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被推荐参加国管局合同能源管理示范区建设。2019年11月“长三角”公共机构节能交流会在无锡召开后,无锡方案的“头雁效应”快速释放,“无锡样本”被行业广泛接受和复制应用,省内南京、镇江、常州、连云港、南通等行政中心以及浙江、安徽、上海等地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纷纷来锡考察交流,一大批能源一体化服务项目相继落地实施,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蓬勃发展、方兴未艾。

三、“无锡样本”的主要成效

1.从经济意义上讲,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通过科学实施节能技改,合理调控运行策略,加强日常管理监督等措施,使得项目履约达到预期目标。2019年无锡市民中心单位面积能源费用由54.80元/平方米下降至46.86元/平方米,市民中心能源消耗费用下降10%以上,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项目实施以来,乙方实施了绿色照明、空调变频、电梯余能回馈等一批节能改造项目,提高了设备设施能效水平,通过市场机制降低了财政投资风险。例如,LED绿色照明和空调变频改造是市民中心节能管理的最大潜力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财政政策制约而一直未能实施,在合同履行第一年,就一次性更换了50000支LED灯管和21台空调变频改造,节能率近50%。

2.从示范意义上讲,发挥了“头雁效应”。合同签订后,作为当时全国公共机构第一大规模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受到了各级各界的广泛关注,国管局领导和节能司专程赴锡调研,给予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项目的成功实施,一年节约标煤400余吨,减少一氧化碳排放量600余吨,相当于种植4000棵树,既为公共机构节能创新发展开辟了新境界,也在全社会节能行业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为推进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等其他领域节能发挥了“头雁效应”,促进了全社会节能市场培育和绿色产业发展,进而带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彰显了节能减排的生态效应。同时,也为推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了实践范本。

3.从实践意义上讲,实现“双赢”和可持续发展。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我们设定的前3年平均费用的托管基数、不得少于中标价7.5%节能经费投入、在中标基数上节约1%奖励0.6%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激励措施以及“三不”原则、“三化”运营机制等等,都是比较合理且切实可行的,结合点把握得比较准,既保证了甲方的节能收益,又兼顾了乙方的合理利润。乙方要实现项目预期赢利,必须投入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等节能改造和能效提升,大力优化管理策略,否则,就难以实现预期赢利甚至亏本。这就是倒逼机制,达到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应有意义和目的。同时,项目的实施,也带动了一批绿色产业发展,这也是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应有的社会责任。 

四、“无锡样本”的几点启示              

1.谋求创新发展——势在必行。面对过“紧日子”的形势要求,一般性财政支出将大幅压减,短期内依靠财政投资实施节能改造已不太可能。而市民中心运行近10年,设施设备能效衰减,基础管理、行为节能空间小,完成节能指标压力大,保持领先水平更是困难重重。必须突出重围,向创新要能效,靠市场谋发展。

2.争取协作配合——合力推行。在技术指导上,与发改、工信等部门沟通,寻求政策解读和支持,落实“政府机构按照合同能源管理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视同能源费用支出”。在项目确定上,与住建部门合作,互认能源审计结果,优先安排建筑节能引导资金支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财政支付上,一方面,固化预算,统筹使用,解决了5—8年预算的连续性,另一方面,预留预算,调节使用,解决了不可预测性的问题。在招投标上,按照服务类政府采购项目实施,简化程序,变审批为备案确认。

3.朝着“双赢”目标——相向而行。加强双方信任合作,保证项目“双赢”可持续。合同签订前,双方都有各自的立场和目标预期,尤其是在一些核心数据、服务标准、响应机制等方面是反复谈判,各自争取利益最大化。合同签订后,双方就是合作伙伴,理念趋同,风格相容,目标一致,求同存异。乙方所有改造项目须经甲方确认,保证品牌、保证质量、保证安全,而甲方也是不遗余力,为乙方创造工作条件,提供一切可能的方便。

4.释放“头雁效应”——护航远行。无锡机关管理局作为全市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认真总结推广“无锡样本”经验,积极为各单位在方案谋划、标准制定、考察学习、监督考核等方面提供及时的推广指导和跟进服务。目前,无锡合同能源管理方兴未艾,行稳致远,尤其是公共机构领域累计签约28家规模以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金额超3亿元,年节能折合标煤约1500余吨,助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

实践证明,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无锡样本”的创新与实践,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机关行政运行成本,也为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助推绿色产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而且还让机关干部职工体验到了一种绿色环保的全新安全感和获得感,是一条可持续的公共机构节能健康发展之路。

信息来源: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