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预算绩效管理 发挥绩效评价效用

发布日期:2021-12-15 15:28 浏览次数: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渐进式改革在提高公共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政府行政绩效、促进国家治理效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开启了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随着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步入深水区,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在预算领域 “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南通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在预算目标设定、预算执行监督、支出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方面不断探索,不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一、提高思想认识,科学编制预算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当前预算领域重要的行政管理工具,契合了政府从 “做大蛋糕”到侧重 “分好蛋糕”的战略导向,呼应了民众对政府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殷切期盼。我局按照“谁申请预算,谁设定目标”的思路启动预算编制工作,在编制预算时,结合单位上年资金使用情况和本年度工作计划,综合考虑可用财力状况,合理测算预算费用,科学设置预算绩效指标,将绩效目标作为预算申报的前置条件。一是围绕我局重点工作设定绩效目标和具体指标。南通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立足保障党政机关高效运转的职责职能,其绩效目标也围绕职能展开,落实到具体业务上,不断深化“保运行、提效能、优服务”的绩效目标。二是坚持“一盘棋”的工作理念,结合具体工作任务和预算资金规模,对绩效目标的适当性、可行性、相关性上局党组会议讨论,进行审核和确认,流程通过后进入预算编制。三是落实“钱随事走”的理念,按照“保人员、保运转、保重点”的顺序合理安排各项支出,把握事务轻重缓急,依次安排预算经费。

 二、健全框架结构,构建挂钩机制

预算绩效评价需要在一个健全的框架结构里有序进行,绩效评价并不只有简单的一个评价结果,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后期的应用,只有形成关联的闭合的系统评价体系,才能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南通市机关事务局致力于搭建体系框架,完善制度建设,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一是明确责任主体,强化预算执行和绩效跟踪的“双监控”机制,严格按照预算批复和初始绩效目标进行项目的实施。对绩效跟踪结果与绩效目标有较大偏差的或存在问题的,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纠偏和整改。二是健全评价机制。以预算批复时确定的绩效目标为指标,对本局纳入预算管理的所有项目支出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对自评内容进行分析,并将自评结果作为本局下一年度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挂钩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预算分配相结合,与年底考核奖励、全面从严治党考核检查等联动,促进财务与业务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结果应用,形成长效机制

绩效评价工作的核心是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以及应用,评价结果得出后需要分析,并且针对分析反映的问题反馈到预算全过程,促进来年预算的更好落实。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绩效评价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得到准确的绩效结果之后,只有把绩效结果分析找出预算实行过程中各环节的原因,针对问题才能在今后工作中进行改进,实现全面绩效管理的战略目标。我局认真做好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这一工作,一是包括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即找出当前评价年度的绩效评价结果反映出的预算实行过程中的问题,二是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下一年的预算落实过程中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并在可能的条件下,之后年度对单位工作中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加强监督管理,以便及时改进。针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我局财务审计处立足本职工作,将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相互结合、协同发力,进而提高绩效管理工作成果。

作者:(何敏敏
信息来源:南通市机关事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