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是学校积极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之举,是时代赋予大学新的历史使命,是共同应对我国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应担当的国家责任,是高校节约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江南大学充分认识到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意义,五年来,在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上狠下功夫,利用自身多学科的优势,综合应用了控制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工业设计、环境工程等学科,勇于实践、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了“节约型校园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这个系统投入使用后,使水电运行和资产的管理开始逐步由传统经验型向科学技术型转变,为学校“能源节约”、“减碳排放”和“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平台支持,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江南大学“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的研制与应用”项目建设,已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们认为实现了“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集成创新,在能源监管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江南大学的实践证明,在高校进行高起点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建设,不仅可行,且大有可为。
一、建立感知能耗的系统是高起点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的重要途径
江南大学在进行高起点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建设时,利用自身多学科的优势,综合应用了控制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工业设计、环境工程等学科,勇于实践,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了能够感知能耗的“节约型校园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即“一个平台”——节约型校园能源监管平台;“五大系统”——校园电能计量管理系统;校园给水管网监测系统;校园路灯智能管理系统;网络预付电费电能管理系统;3D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系统投入使用后,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感知能耗,从而使水电运行和资产的管理开始逐步由传统经验型向科学技术型转变,对节能减排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将影响学校碳排放最大的几项因素,如电力消耗、水电资源消耗等情况集中到全实时化的监测管理平台上来,进行综合分析与管理,从而为学校的“减碳排放”和“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平台支持。通过“电能计量管理系统”、“给水管网监测系统”,可以使各级管理人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对学校各部门的用电用水情况进行监控与管理。2008年,通过“给水管网监测系统”的实时监测发现并准确报告了累计8个地下管网漏失点,都在短期内迅速修复。根据该系统提供的数据,2009年又对学校第二教学楼进行了雨水回用系统的建设,月节水3000吨以上。通过数字化节水管理和技术改造,2009年该校全年用水量比2008年同期减少20%。
二、不断创新是推动节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在高校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的过程中,创新作为一种能力、责任和境界,应始终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要始终以创新为主要推动力。
理念先导,管理创新。江南大学通过高起点数字化节约型校园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辅以大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干部和员工逐步形成三大共同理念:节约的举措体现学校管理的水平,节约的习惯体现学校师生、干部员工的素质,节约的水平体现学校发展的质量。学校大力开展绿色教育,将节约能源的理念逐渐“内化于心、物化为制、外化于行”,转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行动。先进理念的先导为管理创新创造了条件。学校建立“节约型校园目标责任制”,将节水、节电指标分解到二级单位,甚至学科组,级级担责,人人有责。同时,将节能计划指标的执行情况纳入各有关单位的年终考核目标。“量化分解、定额使用、超额自负、奖罚分明”的管理机制有效地化解了能耗扩容的矛盾。关于如何科学制定各自然年度的能耗指数,学校并非以绝对的增减比例作为指标,而是认定全校能耗开支的增量必须大大低于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增量。这种制度科学辩证地起到杠杆作用,既激励了学校科研教学工作的长足发展,又制约了能耗开支的上涨。
机制保障,制度创新。建设节约型校园必须有制度作保障,才能推进管理层面的改革,形成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达到既定的建设目标。江南大学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精神,相继修订出台了《江南大学水电管理办法》、《水电管理实施细则》、《水电使用协议》、《水电费收取办法》等制度,把节能降耗置于制度管理之下,实行“水电承包,计量收费”、“谁使用谁付费,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机制。在学校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节能研究所、水电管理科进行宏观节能政策跟踪,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开发、能源监管系统应用推广和“云服务”平台构建,实行全面统筹、综合决策、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的职能,妥善处理体制、资源、环境、教学、科研各方面用水用电的矛盾。
节能减排,监管创新。江南大学利用自身多学科的优势,综合应用了信息、网络、控制、检测、通讯等技术,自主创新、研发出一整套包括“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五个子系统”在内的“数字化节约型校园运行系统”。一个窗口,即“节能减排宣传网站”;一个平台,即“节约型校园监管平台”;五个子系统,即“电能管理系统”、“给水管网监测系统”、“路灯智能化管理系统”、“水电计费系统”、“节能综合分析专家系统”。系统的智能化代替了手工抄报,网络化实现了分级监管。水电使用状况,通过“电能计量管理系统”、“给水管网监测系统”进行数据细化分析,提出优化方案,促进水电资源合理使用与最佳配置,从技术角度堵住了能源浪费的漏洞。各学院、各部门加强监管,出台办法,投入资金,建设本部门三级水电计量系统,强化成本意识,大幅度地减少了设备待机能耗、非教学、非科研能耗,妥善解决重点学科科研用电收费方式,制定外籍教师水电使用规定。智慧监管收效于智慧执行。经四年多的研发、探索与实践,校园水电节约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有二百多家兄弟高校、政府部门及企业单位前来该校考察学习。有关节能系统在教育部组织的鉴定中得到专家很高的评价,研发成果已向多家单位转化服务。江南大学实践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成果,已为全社会提供了一种“感知能耗,智慧监管”的节能行动模式。
三、结语:国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师生是社会文明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建设节约型校园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高校事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为此,高校要坚定信心,加倍努力,努力加快高起点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步伐,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