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机关节能工作现场推进会暨节能示范单位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三
树建筑节能典范,促节能管理创新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4年6月12日)
江苏建设大厦位于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88号,为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办公大楼,该建筑占地6388m2,总建筑面积43676.38m2,建筑高度128.3m,为一类高层建筑。大厦从设计、建设到投入使用,积极响应国家建筑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的要求,提出“建精品工程,树管理典范”;有10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应用的建设新技术和6项江苏省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在江苏建设大厦得到了运用,被评定为“江苏省第十一批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是全省第一幢开展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监测的机关办公建筑,是全国首批获得《建筑能效测评等级证书》的机关办公建筑。2009年大厦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最高奖),2011年荣获国家物业管理示范单位。2014年,大厦成为全国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一、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为建设大厦节能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1、大厦外装饰幕墙采取断桥隔热系统,即室内外材料采用国内最成熟的PA66隔热穿条料连接,起到隔热性能,非透明幕墙均采用了30厚的挤塑板保温,透明幕墙采用了中空(Low-E)玻璃窗和铝合金断热型材,建筑幕墙整体保温隔热效果好。玻璃幕墙的玻璃采用遮阳性浅色中空(LOE—E)镀膜玻璃,透光率为43%,反光率为33%,遮阳系数为0.36,传热系数(即u值)为1.78,既能满足隔热要求,也能满足自然采光和通风的绿色建筑要求。
2、大厦通风、空调系统采用了热泵机组与VRV空调机组冷热水机组,机组能效比达到3.2;空调水循环泵选用高效率设备,输送能效比达0.0203,空调水管、新风管保温采用橡塑保温材料,裙楼空调风管采用δ=20mm新型建筑材料酚醛复合保温风管,能量损耗仅2%,低于传统空调风管系统能量损耗(约8~10%);在过度季节使用了新风设备,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同时利用新风供冷,节省空气处理能耗;提高送风效率,减少能耗。
3、供水管网1~5层采用市政直供水的方式,其余部分由分区水箱供水。这种上行下给的供水方式相比变频供水方式愈加减小了能源消耗。给水泵采用相对能耗较低的进口泵,节电并最大限度降低日常的水泵运行费用。
4、照明系统尽量利用自然采光,靠近室外部分的建筑面积,除采用透光率较好的玻璃门窗外,楼内全部采用节能灯筒,与白炽灯相比可节约70%的电能。
5、卫生间洁具全部使用节水型器具,减少用水量及加压能耗。
6、利用退层平台设计的空中花园,作为屋顶保温层的同时,又是空中休息区和观景平台。
7、为了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维护环境卫生,我厅率先使用了“有机固体废弃物生物处理”设备,对餐厨垃圾实行行回收处理,经生物处理后变成有机肥,供蔬菜生产基地使用,变废为宝,真正实现就地资源化和资源循环利用。
二、分项计量装置和远程数据实时监测使节能实现可控
1、建筑能耗实时监测及数据远传:建立江苏建设大厦能耗监测与远传系统;形成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项计量技术要求;验证了江苏建设大厦技术节能有效;通过行为节能实施,加强节能工作的管理。
2、建筑能源审计:通过审计,确保江苏建设大厦围护结构、制冷系统、照明系统均达到或优于节能标准要求。
3、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测试与评估建筑能效等级为一星;对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进行了摸索与尝试。
4、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通过检测,确保江苏建设大厦室内温度较为稳定,保持较好的舒适性;传热系数检测满足《公共建设节能设计标准》的设计要求。2008年底,经过对建筑能耗监测及数据远传分析、审计、测评等论证,大厦作为节能技术创新大楼被评为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测评示范单位。
三、积极倡导行为节能,努力实现节能效果
入驻以来,为切实加强用能管理,我厅成立了由分管厅领导牵头,机关各处室及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机构,负责节能日常管理、节能计划实施、计量统计、节能设备采购、审计考核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每年组织节能宣传周和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待机、停开空调(灯)、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如自行车或步行)、电梯上三下四请步行等办法,倡导行为节能。对中央空调及新风系统的使用,根据环境温度而定,既保证了使用,又能合理用能。每天按照要求关闭公共走道长明灯,仅开启应急照明,实行隔层开启,即单月开单层,双月开双层;每天的用电、水均有记录,每月有水、电、气、纸等能耗分析图,为节能管理提供依据。
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的充分运用,为江苏建设大厦节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分项计量装置和远程能耗实时监测使用能掌控有了准确依据;行为节能为各项用能指标落实到位得到了保证。
节能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永无止境。我们将在领导的关心支持帮助下,以节能管理工作为契机,推广节能新技术,培育节能行为习惯,率先做好节能工作,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