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苏首推空调批量集中采购

发布日期:2014-08-11 12:29 浏览次数:

2014年6月,由江苏省省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负责实施的“江苏首次空调批量集中采购项目”正式拉开帷幕。空调产品属于通用货物,需求较容易归集,加上江苏省空调需求量较大,这些都为空调实行批量集中采购创造了条件。对空调实行批量集中采购,是江苏省在省级预算单位计算机、打印机批量集中采购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实行的又一新举措。对于空调实行批量采购,充分体现出政府采购“三公一诚”的原则,无论从规模效应,还是节约资金方面效果都非常显著。

 市场调研走在前面

批量集中采购强调集中,需要经历集中需求、集中购买、分散供货的三个环节。相比协议供货,批量集中采购将分散的需求集中成批量的需求,原有供应商与采购人一对一的服务关系就变成了一对多的关系,因此采购需求也相对复杂。为保证江苏省首批空调批量集中采购项目的顺利实施,采购中心在进行空调批量集中采购前,首先组织项目组前往福建调研,并对国采中心空调批量集中采购项目招标文件进行研习。对于各采购人纷繁复杂的采购需求,制定统一的需求标准成为中心实行空调批量集中采购的前提。为此,我们在借鉴吸取国采中心和福建空调批量集中采购的基础上。对空调市场常用的匹数和机型进行了调研,并结合江苏省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对归集来的采购需求,多次公开征集各计划申报采购人、潜在供应商的意见和建议,对采购需求进行了规整,科学制定了江苏省首期空调批量集中采购需求配置标准。

 招标文件不偏不倚

招标文件是供应商参加投标的依据,同时也是评标的重要依据。在科学、合理配置标准的基础上,江苏省空调批量集中采购项目招标文件制作经过三个阶段:广泛调研座谈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阶段、专家论证阶段、采购中心重大项目审定阶段。除了规范的工作流程外,批量采购文件还接受来自各采购单位和潜在投标供应商的质询,对质询的地方及时召开专家论证会做出科学的判断。合理的质询将被采纳,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倾向性条款的产生,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条件。

在调研中,采购中心发现,受限于投标人制作标书的水平,批量集中采购项目在评审阶段频繁出现报价超预算、产品技术响应严重偏离、投标文件法人代表未签署等错误,致使废标现象频繁出现。

为了保证供应商顺利参与竞标,采购中心在公开征集采购需求和对招标文件进行答疑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在投标文件制作上对投标供应商给予帮助,包括对资质的设定条款、资格性和符合性条款内容进行提醒,还对评审条款中的价格、商务、技术等打分要点进行说明,便于供应商制作投标文件和响应条款。在实际采购过程中,投标供应商被判无效投标大多因为自身粗心所致,如法人营业执照、相关资质证明和法人代表授权书不齐全,投标文件未加盖单位公章等。

同时,在评审中注意减少人为因素,招标文件评分条款采用压缩主观打分的方式,有效降低评标专家评标的弹性空间,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因素,提升评标质量。由于空调产品技术成熟,质量稳定,因此通过设置技术参数划分档次,每个档次设置固定的分值可以有效消除标专家在打分时的主观因素和自由裁量。

 价格与效率并重

伴随着价格优势而来的是采购周期长、采购效率低等问题。资料显示,相关省份兄弟采购中心空调批量集中采购项目前三期均出现了有效投标人不足三家而废标的情况,第四期空调批量采购第一次组织招标时甚至出现了参与投标的供应商不足三家的情况。

为了提高采购效率,采购中心采用弱化价分,增加商务与技术条款评分的办法,确保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对于批量集中采购外的临时需求,则采用跟单的办法,对于有零星采购金额不超过中标金额的10%,可按照批量集采的中标结果进行跟单。根据招标要求,中标供应商需预留10%的备货,以满足采购人的紧急采购需求。

尽管价格分数被弱化,但是节支率还是十分可观,根据我省首批空调批量集中采购中标结果看,中标产品在中标价格方面,低于其它空调项目的中标价格,从目前批量集中采购实施效果上看,产品的整体价格下降了10%-15%左右,较好地解决了以往空调协议供货存在的部分产品价格虚高的问题。

目前,南京医科大学急需采购290台1.5P冷暖定速分体式壁挂机,看到网上中标价后,采购人正式向采购中心提出书面申请,期望能够在批量采购中标价格基础上进行跟标,根据采购人的市场调研结果,如果跟单成功,可以为他们空调采购节约资金10余万元。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