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婆媳的母女情

发布日期:2015-03-24 08:34 浏览次数:

 

俗话说,一个家庭的和睦与否,婆媳关系处得好不好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我们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上有九十岁太婆,下有十多岁女儿,其中两个婆婆、两个媳妇。要想经营好我们三代婆媳关系,可真是一门学问。但十几年的共同生活,让我感悟到,只要以心换心,共同付出,相互扶持,相互关爱,相互宽容,就能“家和万事兴”,婆媳胜娘亲。我是河南郑州人,作为外地嫁过来的媳妇,生活习惯上不适应,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不会的东西也很多,刚嫁过来时,对是否能与婆婆相处融洽,心里真的有些打鼓。但婆婆没有因为我外地人而嫌弃和冷落我,反而对我倍加热情,手把手教我烧菜,教我与邻里相处之道。在饮食上,看到我特爱吃面食,她就让公公买来面粉和蒸笼,亲自做馒头给我吃,还学会了包饺子、摊面饼,让我感觉回到自己妈妈身边一样。十多年了,一日三餐都是婆婆烧给我们吃,我很少下厨房,孩子帮我带,上学她接送,从没让我操过心;每次回河南娘家,她提前一个月就帮我张罗起来,备什么礼品,带什么烟酒,在我心中,她不是亲妈,胜过亲妈。记得有一次,我妈来江阴看我,我很想陪她转转,但工作忙脱不开身,婆婆仿佛猜透了我的心思,自告奋勇跟我说:“你去上你的班,我们姐妹去玩!”于是带着我妈,今天去万达吃火锅、看电影,明天去市里吃牛排、逛公园,玩的不亦乐乎。我妈连连感叹我好福气,说:“花儿啊,人家说外地媳妇要受气,现在看你遇到这样的好婆婆,我一万个放心,以后记得要多多孝敬他们啊。”是的,人要有感恩之心,孝敬之心。只要我休息在家,就总是抢着多做些家务,好让婆婆轻松一些。生活中碰到什么磕磕绊绊,我会选择主动退让,减少矛盾,因此在我们家几乎没有争执。我听说,婆媳是前世的母女。我对老公讲,公公、婆婆年轻时吃过苦,作为小辈的我们应该体谅,更要善待,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托。我自己平时生活简朴,但为长辈们买礼物、添衣物、给生活费从不皱眉头。婆婆是乐观开朗的人,因为忙碌于家务,很少有机会出远门,我就劝婆婆说:“家务事是干不完的,趁年轻腿脚好,出去开开眼界,放松放松。”我请公公、婆婆去北京、上海、苏州旅游散心,自己在家陪伴太婆,看到他们舒心,我们做小辈的也开心。我还鼓励他们参加社区文艺活动,打腰鼓,舞扇子,扭秧歌,利用休息时间上网搜集适合他们的舞种,给他们下载好视频,让他们学习,观看他们的排练,在网上帮他们购买服装和道具……对此婆婆非常满意,常说:“我儿媳就是心眼好,想得周到。”婆婆的业余爱好丰富了,心情自然舒畅了,心态年轻了,打扮时尚了,精神和气色都好起来了。偶尔有次生病住院,听说我要请假服侍她,一迭连声地说“不用不用”,要我别耽误工作。但将心比心,人到体弱时就会倍感孤独。就这样,我每天一有空就跑去医院陪她,喂饭、擦脸、擦身、倒尿、剪指甲、按摩,热热乎乎地“妈妈长、妈妈短”,同病房的还以为我是她的女儿,就问婆婆说:“一直是你女儿来陪你,怎没见媳妇来?”婆婆得意地说:“这就是我媳妇呀!有她在身边,象亲女儿一样贴心!”是啊,我们一起散步、逛街,不清楚的人都说我们是母女。看得出,婆婆还是喜欢我陪她的,出院后,我每天烧好饭菜,端到床上给她吃,为她洗头、洗澡、洗衣服、打扫房间,婆婆很受感动,见人就夸我好媳妇。有人说,婆媳关系是最难处理的关系。但在我们家,不但我和婆婆亲如母女,我婆婆和她的婆婆,也就是90多岁的太婆,相处也非常融洽。婆婆帮太婆打扫房间、晒被子、洗衣服、端饭菜、洗澡穿衣等,象亲生女儿一样无微不至。婆婆常说:“一个大家庭相处不易,要多关心老人,少计较,不怕麻烦。”我深受触动,想到人都有老的一天,婆婆上有老下有小不容易,所以生活中能为婆婆分担的,我尽力分担,照顾太婆自然也是我的份内之职。“三老一小都是宝”,在教育孩子时,我有意识地培养她心中要有长辈。从女儿牙牙学语起,我就引导她家里有好吃的,要先想到太太,然后爷爷、奶奶,学会与大家分享,学会敬老爱老。尽管太婆生育两个儿子,但一直住在我们家,她说媳妇和孙媳妇待她真心地好,在这儿住着舒服、踏实。在和婆婆共同服侍太婆的过程中,我学到很多,细致耐心、和言悦色、任怨任怨……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家和万事兴”,相信女儿这个未来的媳妇,也会在我们言传身教的熏陶下,继承到这笔享用不尽的财富。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亲不亲,就看婆媳情,只有婆媳和顺,才有家庭和美。太婆、婆婆和我,三代女人两代媳妇,由于相互关心、相互体谅,促成了不是母女胜母女的特殊感情,这样的幸福正是我所追求的,简简单单,平平安安,和和睦睦,开开心心!(无锡局 江阴 钱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