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淮安市淮安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了《淮安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闲置资产监督管理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加强闲置资产租赁管理上,《意见》要求:1.已租赁但尚未期满的闲置资产。各单位对已租赁但尚未期满的闲置资产,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⑴达到或基本达到同地段周边租金均价水平,可继续执行原租赁合同,但须提供资产租赁协议向区财政局(国资科)备案,实行具体经办人、业务分管人、主要负责人签字背书制度。⑵原租赁收入未缴入财政专户的必须说明使用明细,以及租金明显低于同地段周边租金均价水平的均要落实整改,经区监察局、财政局(国资科)验收合格后备案,租赁期满后,严格按照公开租赁有关程序办理。2.新租赁或期满仍需租赁的闲置资产。对租赁期满仍需租赁或现需新租赁的闲置资产,由产权单位履行报批手续,经批准后依据“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公开租赁,并履行备案程序。租赁期限一般为3年,资产规模较大的一般不超过5年,对租赁资产用于经营酒店、宾馆、超市等行业,租赁面积较大,一次性装修投入较多,且短期内难以收回成本的,或因其他特殊情况需延长租赁期限的,由产权单位提出申请,报区政府批准、区财政局(国资科)备案后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租赁期限不高于8年(含8年)。在加强闲置资产处置管理上,《意见》要求:各单位可以剥离处置的闲置资产,由产权单位申请,经区监察局、财政局(国资科)预审,报经区政府批准后再行处置。产权单位依据“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公开拍卖,拍卖收入全部缴入财政专户,并履行备案程序。其中,涉及闲置土地和房屋处置的,须经规划部门同意后,再行履行资产处置程序。在闲置资产公开租赁或处置程序上,《意见》要求:在由财政局(国资科)审批、区监察局、区审计局监督的情况下,确定公开起拍价。房屋公开租赁前应由区价格认证中心比照同地段周边房屋租金水平进行科学测算,确定公开竞争起拍价。可剥离处置的闲置资产在公开拍卖前应由具备资产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确定公开竞争起拍价,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和区财政局(国资科)核准备案后方可实施。申报资料。闲置资产拟租赁申报资料:拟租赁资产产权区域面积、位置等基本信息,对外租赁原因,对外租赁资产明细,申请单位法人与组织机构证明复印件,已对外租赁的须提供前三年租赁协议复印件,所有申报资料必须携带原件备查。闲置资产拟处置申报资料:拟处置资产产权区域面积、位置等基本信息,对外处置原因,对外处置资产明细及产权证明材料,申请单位法人与组织机构证明复印件,所有申报资料必须携带原件备查。操作程序。⑴公示公告。闲置资产租赁或处置前,产权单位负责在本系统公示栏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并与区招投标交易中心在区级以上媒体发布公开租赁或处置公告,公告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⑵公开竞拍。区招投标交易中心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公开竞拍,起拍价为区价格认证中心评定价。⑶办理手续。公开租赁闲置资产,承租方依据相关程序成功取得闲置资产使用权后,产权单位与承租方须按照双方约定的租赁条件签定闲置资产租赁合同,履行相关资产、资金交割手续。公开处置闲置资产,竞价成交后,产权单位与受让方须按照双方约定的处置条件签订产权交易合同,履行相关资产、资金交割手续。签订产权交易合同后,区政务办依据产权交易凭证、国资部门处置批复,协助办理权证过户手续。⑷限期办结。产权单位向审批单位提交申请并经区政府同意、履行价格评估认定、履行公示程序后,自提交区招投标交易中心受理之日起,确保在15日内完成公开租赁或处置程序。在收入管理上,《意见》要求:1.坚持“谁受益、谁承担”原则。因公开租赁或处置闲置资产发生的成本费用,由产权单位从租赁收入或处置收入中列支。因处置闲置资产发生的权证过户手续费用,由受让单位承担。2.行政事业单位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闲置资产租赁或处置所得收入,全部缴入区财政专户,实行统一预算收入管理。3.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收入按照综合预算管理,按实结算;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收入缴入财政专户后,实行全额返还。在税费管理上,《意见》要求闲置资产公开租赁或处置的,产权单位、承租方或资产受让方,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在违纪违规处理上,《意见》提出:1.承租即将到期的公有房屋,产权单位应当提前二个月通知承租方做好相应准备,如承租方未按合同约定按期交付房屋的,由产权单位负责启动法律程序进行追缴,并追究其违约责任。否则,将视同产权单位失职、渎职予以追责。2.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凡不执行本办法或执行与本办法精神相违背的,一经查实,将启动问责程序,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其中,凡擅自处置国有资产,隐瞒、截留收入,一经查实,视同私设“小金库”处理,区财政立即停止或暂缓拨付该单位预算经费及各项往来,监察部门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在价格认证过程中徇私舞弊、失职渎职、存在重大失实行为的,一经查实,监察部门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上述违纪违规行为涉嫌违法犯罪的将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