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都去哪儿了?在亭湖区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平台的大屏幕上,公车去向一目了然;申请了公车会不会顺道办私事?“以前去市政府开会,可能会有顺道办点其他事的情况,现在不可能了,申请去哪儿就只能去哪儿。”一位在亭湖区政府开了20年公车的老司机说,公车上全部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出行轨迹以及油耗、维修情况全程实行实时监控。
省、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部署会议后,盐城市亭湖区迅速行动,紧紧围绕平台保障和车辆管理两项重点,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做到高效保障公务出行,规范管理公务用车,确保公车改革充分释放“红利”。
“我们仅用一周时间,就将全区64个参改单位的178辆应取消车辆按照时间节点全部停驶封存,并搭建起区级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平台。”亭湖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王伯沂介绍,该区整合闲置办公用房,专门调整出一个楼层作为平台办公场所,选调精干人员组成管理团队,科学设置功能科室,配备网络、电视、淋浴房、净水器、微波炉、指纹打卡机等工作、生活设施,让司勤人员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车轮一动,牵动人情,该区的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平台用制度、技术手段将人情、面子规避在外。“管理靠的是制度。”亭湖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祁军说,该局根据先后出台的《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平台管理办法》《派驻车辆管理办法》,就公车保障范围、派车流程、用车监管、经费保障、派驻单位责任等作出明确说明,做到人人知晓、人人配合。在日常管理上,制定印发《关于做好重大节假日期间公车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的通知》,重申节假日公车封存制,统一规范车辆管理台账,建立派驻车辆使用管理月报制,及时掌握各单位车辆的出车、油耗、修理等情况,切实加强对公车使用的规范管理,严格查处违纪违规行为。为杜绝“车轮腐败”,还施行《公车定点维修保养制度》和《加油卡加油制度》,成立公车修理三人审核小组,严格对公车维修费用的审核及加油卡管理,杜绝私车公修、私车加公油等现象的发生。“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日常管理,我们做到以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防止了公车滥用。”
10月3日,亭湖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值班人员来到公车平台,拿着封存报表在运行管理系统上逐一检查车辆状况。“清明节时还要登门现场检查,现在用鼠标就能给车辆定位,GPS屏幕显示比汽车导航还清晰。”据了解,为了杜绝“人情公车”,亭湖区采取制度与技术相结合,邀请市车管所的民警到区政府上门集中办理,将保留车辆统一过户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名下,并协调使车牌号固定号段,在公车显眼位置张贴过渡性统一标识,安装GPS定位系统等,方便公车监管。此外,与该区纪委聘请的10名党风政风监督员、198名社区廉政监督员、110慵懒散拖监督员、108名村居信访信息员对接,请他们对公车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公车改革也不例外。着眼规范公车管理、提高保障质量、服务区域发展,亭湖区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平台实行24小时工作制,每天晚上安排3名司勤人员值班,节假日安排6名司勤人员值班,保障用车单位符合规定的出行随叫随到。“我们还把党支部建在公车平台上,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专业技能培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思想素质和驾驶技能,优化服务质量和工作作风。”该区公车平台负责人于红兵说,每次用车结束,用车人都要在派车单上对司勤人员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纳入到百分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公车改革元年,亭湖区迈出了稳实的第一步,较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接下来,我区将认真学习外地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探索车辆标识化、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加强监管、节约成本、提高效能、提升服务,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同时,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快速启动、严密推进企事业单位车改,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王伯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