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多年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被喻为是一场破冰之战,其难度可想而知。2014年7月1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这标志着党政机关公车改革正式实施。
2015年12月18日,徐州市公车改革正式启动。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打响了这场公车改革的破冰攻坚战。此次公车改革共涉及政府机关各种车辆1400余台,全局上下经过6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成功拍卖1081辆,成交收入3437.625万元全部上缴市财政,圆满完成了公车改革的既定目标。
运筹帷幄
早在2015年年初,为了确保全市公车改革的稳妥推进,徐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一把手”亲自挂帅,先后多次赴外地考察公车改革情况,并逐步完善确定了徐州市的公车改革方案。随后,公车处又对整个机关的涉改车辆进行详细统计,并登记造册,形成了涉改车辆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期车辆的移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保证封存后车辆处理的操作规范,机关事务管理局依据《政府采购法》,通过政府采购中心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3家车辆评估机构和5家拍卖公司。招标过程秉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并邀请监察室全程进行监督。
在确定封存、拍卖地点前,局领导就定下了调子:一是必需保证封存车辆的绝对安全;二是为避免移动车辆,封存场地必需具备能够满足500人竞拍的拍卖大厅和办理车辆检测、过户等相关机构开展工作。徐思群局长、孟庆元副局长、吴勇副调研员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先后对候选的几家二手车市场进行了认真调研,最终选定徐州银地二手车市场作为车辆处置场地,并制定了详细的车辆封存方案,上报给市领导。
随后,常务副市长王昊带领车改办、公安、消防等部门负责人对封车现场进行了检查指导。权衡利弊,最后决定将涉改车辆封存在楼内封闭环境,并配有24小时保安守卫和时实监控。并调度相关部门全部实行现场办公,进而实现了车辆存放、年审检测、公开拍卖、车辆过户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涉改车辆的安全。
与此同时,为了做好公车改革前后机关工作人员的出行衔接,机关事务管理局及时调整了新城定制公交的时间,向机关工作人员发放了《出行服务指南》手册,确保机关工作人员的上下班不会受到车辆封存的影响。
初战告捷
2015年年末的最后几天,徐州大地寒风凛冽,滴水成冰。而此时,全市的公车改革工作才刚刚拉开大幕。由于车辆集中封存过程中,需要查验的车辆、资料较多,局党组紧急调度各处室、后勤保障中心、机关医院等部门的同志都前往现场帮助集中收车。此时室外的温度达到零下七八度,银地封存大厅室内的温度也已经降到零度以下,封存现场汽车尾气刺鼻,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机关党委的刘庆同志带领各部门工作人员排除干扰,克服困难,认真做好每一辆车的接收查验工作。由于封存场地与办公室的温差接近20度,很多同志都被冻感冒了。安保处的王磊同志带领安保队员在室外冒着严寒,不停地引导车辆分批停放到封存场地;后勤保障中心的魏徐同志则积极做好交接车辆的保障工作,安排车辆一趟一趟接送送车的驾驶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分管此项工作的孟庆元副局长更是紧紧盯在现场,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在全局同志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经过4天的艰苦奋战,确保了所有涉改车辆封存的安全有序。公车改革工作初战告捷。
攻坚克难
2016年的春节刚过,很多人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当中,机关事务管理局参与车改工作的同志就已经来到了公车封存现场,开始了漫长而复杂的车辆评估和拍卖工作。由于公开招标的5家拍卖公司佣金悬殊较大,分别为1%、1.3%、3%、5%,为避免产生不良影响,孟庆元副局长及时召集各拍卖公司、评估公司协商,最终将拍卖公司佣金调整为1%、1.3%、2%,由于拍卖佣金的调整,减轻了购车者的购车成本,对后期的成功拍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公车拍卖前,孟庆元副局长组织拍卖公司、评估公司开会,确定拍卖、评估小组组长,制定拍卖程序、确定评估报告标准样板。为了最大限度地给买受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孟庆元副局长要求将困难留给自己,将问题解决在拍卖前。针对部分封存车辆存在脱审、脱险、违章、警牌车辆改色、警牌改民牌等问题,他多次组织召集市公、检、法、司、交警支队、车管所、国税局、环保局等单位开协调会,并在银地设立临时指挥部现场调度公车处置进度。资产处的刘爱军同志和安保处的王磊同志负责消除拟拍车辆的违章记录、协调相关部门对脱审、脱险车辆进行年审,并对拍卖现场布置、拍卖过程全程跟进,对车辆过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为了给公车拍卖开个好头,王磊同志在第一场拍卖会的前一天晚上,一直在交警支队守候到晚上9点多钟,及时消除了部分拟拍车辆的违章记录。刘爱军同志每天接打几十个电话,协调公安、税务、交警、车管、市级机关单位、检测线等部门处理公车拍卖遇到的问题。
公车处的刘巨礼同志和办公室的神以强同志负责涉改车辆的封存、平台、四套班子预留车辆的选调,以及警牌车辆的提档,对需要维修的拍卖车辆故障进行审核,刘巨礼每天加班加点,准备车辆资料,规整台账;办公室的孙晓鹏同志积极协调市公安局、报废公司做好报废车辆的移交、档案的完善以及缺失证件的登报挂失等处置工作,他放弃休息时间每场拍卖会都到现场维持秩序;公车处的负责人韩迎春和公车处的其他同志为了做好涉改车辆的资料、档案,每天加班加点忘我地工作,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相关资料的提交;办公室陈泽同志负责公车处置各种文件的撰写、审核工作,只要是工作需要,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局纪检领导王欣庆和监察室的唐玉梅同志也多次到拍卖现场进行督查指导,确保公车拍卖的公开、公正,在阳光下运行。
决战决胜
随着一批批涉改公车的成功拍卖,沉积下来的一些难点问题也愈加显现。为了进一步规范处置程序,现场指挥部及时调整了策略,除保留车辆外,对取消的公务车辆由中标的专业评估公司提出公开拍卖或解体报废的处置意见。对按国家规定必须报废的黄标车、老旧车,由解体机构按法定程序报废,其它车辆一律面向全社会公开拍卖。拍卖车辆由中标的拍卖公司负责,以专业鉴定评估机构确定的评估基准价作为底价,在不低于基准价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确保公车处置收益最大化。对于流拍车辆则按照《拍卖法》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由鉴定评估机构重新评估后再进行公开拍卖,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同时要求三家评估公司统一标准、统一模板、统一定价,严格按照国家《二手车鉴定评估标准》将每一辆涉改公务车辆的技术状况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技术状况表包含车辆品牌、发动机号、车架号、购置时间、年审时间、交强险期限、行驶公里数、车辆是否发生过事故、是否喷漆、起拍价等一应俱全,让消费者在车辆展示期间,看的清楚,了解的透彻,明明白白进行竞拍,避免车辆成交后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
与此同时,按照评估一批、展示一批、拍卖一批的节点安排,组织拍卖公司压荐推进,分期拍卖。拍卖现场邀请市纪委、财政、审计、公证处等相关人员参加,并全程录像,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监督,对达到报废年限和通过评估机构鉴定已不具备使用条件的公车,在完善手续后,移交政府采购中心认定的回收公司进行报废处置,同时还为中标人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车辆拍卖后,全程帮助中标人办理过户、上牌、提车手续。
7月9日,四家拍卖公司联手将最后剩余的260余台车辆全部拍卖出去,至此,徐州市公车改革的机关涉改车辆拍卖工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经过历时近半年的时间,从集中接收封存公车,到公开拍卖、过户以及到期车辆的报废等一道道程序,先后成功拍卖了9批次公车,其中还包括网上竞拍,共成交1081辆,总评估价1828.59万元,总成交价3437.625万元,溢价率87.99%,成交率 100%,送回收公司拆解报废217辆。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工作也得到了全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破开坚冰春水来。公务用车改革势在必行。据有关部门统计,车改后徐州市全市每年可在公务用车方面节约支出6300万元,仅市本级就可节约1700万元。同时,车改破除了一部分人的特权思想和官本位意识,也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而这场破冰之战的事实也证明,领导重视是完成公车处置工作的有力保证;各部门齐心协力,团结协作是完成公车处置工作的坚实基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是做好公车处置工作的力量源泉。机关事务管理局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并最终能够夺取胜利的坚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