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逢 敖 包

发布日期:2016-04-25 15:29 浏览次数: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呦,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呦嗬……”

一曲《敖包相会》唱了几十年,但我却从来不知道敖包是个什么东西,也从来没有真正见过敖包是个什么样子的。在我的想象中,敖包既然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地方,那应该是个非常美丽浪漫而又充满神秘的去处,敖包应该就像天空中的月亮一样,不仅是青年男女幽会的天堂,更应该能够成为美好爱情的见证。敖包,那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

来到锡林郭勒大草原,在锡林浩特市我有幸参观了那里的额尔敦大敖包。走进额尔敦敖包,听那里的牧民给我们讲述后,我才知道敖包在蒙古民族中的地位和作用,才知道敖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敖包是蒙古民族祖先传下来的地形、地界的标识,更是蒙古民族爱护山河草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象征。敖包祭祀是蒙古民族敬仰崇拜大自然,祭祀山神、河神的传统习俗。敖包也被称为脑包、鄂博,蒙古语的意思就是“堆子”,最早是用石块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记。因为大草原广阔无垠,不好区分,也很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在游牧交界的地方,或是在需要辨别方向处堆一些石头作为标记,这便被称之为敖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敖包便逐步演变成祭祀山神、路神、河神、草原之神的地方,牧民们通过祭祀活动,以祈求他们平安无事、旅途顺利、水草旺盛、人畜充足。一些条件好的牧民人家有时还会赶着车,装满石头送到敖包,以致于有些大的敖包上,石头足有几十立方米之多。

据当地的牧民给我们介绍,敖包分为盟、旗、苏木敖包,也有姓氏敖包和仅用于家族祭祀的敖包。敖包的形式绝大部分都是用石头垒的,个别也有用柳条围建的。敖包一般都建在草原的高山上或比较高的土丘上,用石头堆积成台子,台基上面分大、中、小三层,重叠作圆锥体。其数目各地不等,有的是单独一个敖包,有的是敖包群,即七个敖包并列,中间大的为主体,两旁各陪衬三个小的;也有的是一个大敖包居中,东、南、西、北各陪衬三个小敖包,成为十三个敖包群。中间的主体敖包为三层塔型阶台,上竖旗杆悬挂经旗(白绸子,书有梵文);各个小敖包只垒一层平台成为馒头型,上插树枝。在举行敖包祭典时,在树枝上挂满五颜六色的布条、绸布条或纸旗,还要在敖包与敖包之间用绳子连接起来,在绳子上再悬挂很多五色纸旗或绸布旗。由于蒙古族牧民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祭祀敖包的形式也各异,所以祭祀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各地祭祀敖包的时间一般都是在农历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有的地方则在七八月份。但每个敖包都有其固定的祭祀时间。额尔敦敖包的祭祀时间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十三。

在敖包的顶端,我们看到一个可以通天的祭物,也就是大旗杆,它叫做“苏鲁定”,祭祀敖包时,人们可以把心中的意愿通过它向“长生天”传送。祭祀敖包通常以血祭和酒祭为主。血祭就是把最肥的羊宰杀之后,恭恭敬敬地供奉在敖包台前;酒祭则是将鲜奶、奶油、奶酒等一滴滴地洒在敖包前。在敖包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焚香和放供品用的垫石,人们带来祭祀用的所有供品都摆放在上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蒙古族牧民祭祀敖包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由最初的敬天地、山川、水草诸神之意,现在又增加了游子省亲祭祀故乡的意义。

祭祀敖包的活动非常隆重热烈,几十里、上百里远的牧民们都要坐着勒勒车、骑马或乘汽车、拖拉机等带着祭品赶来。在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请上喇嘛穿起法衣戴上法帽,摆成阵势,焚香诵经。额尔敦敖包就是一个筑有十三座敖包的大敖包群,其气势宏伟而庄重。它的寓意为祭祀最大的山河神“玛沁”,旁边还同时供奉着十二位山河之神。每年农历五月十三的祭祀仪式上,牧民们要将奶食、全羊、水果等九九八十一种食品摆放在供桌上,还要挑选九位勇士骑着白马环绕敖包护法,供敬招福。主祭喇嘛坐在敖包前摆满供品的长方形桌子后,手持法珠,念念有词,两侧有两个中年喇嘛手持大型法号,其他喇嘛毕恭毕敬,跪在他的前面,牧民群众围跪在三边,面向主祭喇嘛。当主祭喇嘛发出祭祀开始的经令,法号奏出深沉粗犷的音调,众喇嘛和牧民双手作揖念咒。最后,参加祭祀的人都要围绕敖包顺时针转三圈,向敖包敬献哈达,增添贡石,以祈求神灵降福,保佑人畜两旺,好运常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同时再将带来的祭品牛奶、酒、奶油、点心、糖块等撒向敖包…… 祭典仪式结束后,牧民们还要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而每当这个时候,有的青年男女就会偷偷地从人群中溜出来,登山游玩,倾诉衷肠,谈情说爱,相约再见的时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敖包相会”了。现在,一些较大型的敖包祭典除传统的仪式和活动项目外,又增加了商品交易内容。如巴尔虎草原上的宝格德乌拉敖包祭典,就自发形成了一个“草原集市”。

    尽管“敖包相会”只是祭祀敖包活动的一个小小插曲,但是敖包在我的心目中还是留下了非常深刻和美好的印象。尽管祭祀敖包是一件庄重严肃的事情,可我却还是不能把敖包与美好的爱情分割开来。这让我想起了蒙古族歌唱家才旦卓玛的那首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地遍地花,牛羊好似白云飘,毡包就像白莲花……”在美丽的大草原上,那一座座雪白的毡包就像是一朵朵绽放的白莲花,而那伫立在高坡之上色彩斑斓的敖包,就好像是一朵爱情之花,它不仅美丽庄重,而且象征着草原人生命的延续,那里有对幸福生活数不清的祈盼,更有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作者:(陆瑞民
信息来源:徐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