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互联网+机关事务” 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发布日期:2016-06-20 09:03 浏览次数:

           

          近年来,徐州市局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保障、信息化管理”为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催化、支点和引擎”,始终紧跟发展趋势,整合资源优势,改革传统方式,探索出切合实际、具有推广价值的机关后勤发展模式,得到了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2015年初,我们以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为目标,着力推进互联网+与机关事务的融合,举全局之智、全局之力建设智慧后勤,到2015年底已基本开发完成,目前系统运行良好。智慧后勤建设方式、工作覆盖面、实用性和先进性等方面走在了前列。  

     一、聚合全局之力,形成智能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机关事务管理智能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的区域和内容广泛,我局将机关事务管理智能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对智能化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实行一月一研究、一月一调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其它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统筹规划。以节能节约、务实管用、分步实施为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对功能框架、实施路径、建设任务、技术体系和建设运营模式等作出详尽规划,稳步推进智能化建设。三是夯实基础数据。提高信息采集密度,增加信息采集种类,全面增强机关事务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处理能力,制定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数据质量,建立共享机制,构建共享平台,促进与其它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应用,提高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四是健全和完善资金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智能化投资建设和运营模式,加强机关事务管理智能化的经费保障,积极探索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和建设,打造机关事务管理智能化示范工程。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和第三方参与,使智能化建设的财政投入由最初预算1000万元降到300多万元,大大节约了财政资金投入。

     二、坚持正确导向,促进机关事务管理的提档升级

    (一)以需求为导向,扩大信息化应用覆盖。围绕后勤服务保障管理转型升级,建立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智慧后勤综合管理平台,开发应用10个子系统,具体包括后勤服务系统、机关办公用房管理系统、公务车辆管理系统、车辆出入管理系统、人员门禁和访客系统、节能监管平台分控中心系统、中央空调云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协同办公系统、门户网站等,涵盖了机关事务的服务、管理、保障三大领域。为提高便捷性,将这些子系统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入口登录、后台分办的应用模式。 “互联网+后勤服务”提升了服务的便捷度和满意度。在机关餐厅一楼建立“机关后勤一体化服务中心”,对涉及机关后勤服务事项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模式。餐饮预订、会议预订、物业报修等后勤服务功能一键实现,而且根据单位、个人需求提供菜单式、个性化的优质后勤服务。针对车改后的社会化用车服务的需要,我局建设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项目,实现了用户通过手机APP即可预约用车、自助取车还车。即将上线运行的机关事务管理微信公众号,将架起社会公众、机关工作人员与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连心桥”。 “互联网+后勤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办公用房的科学统计、分析、调配等功能。公务用车管理系统借助移动互联、云服务平台、北斗车载终端、手机APP应用等手段实现了公务用车预定、审批、调度、派车、服务、回访、结算、监管等一站式服务、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市平台与县平台、一般公务与执法执勤平台的互联互通。建设的节能监管平台分控系统、中央空调云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实现了重点用能设备分时、分区智能控制,大大提高了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节约了财政资金投入约600万元,能耗比原来下降30%以上,为创建节约型机关提供了经验借鉴。 “互联网+后勤保障”提高了保障的可靠性和精准性。行政中心人员门禁和访客系统、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地下停成场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人员、车辆的智能化管理。会议电子签到系统将建成启用。大型设备监测系统为行政中心大型设备运行、维保实时自动提供分析、预警功能,提高了运行维护的可靠性。

    (二)以节约为导向,创新建设运营模式。一是自主开发。对于投入较小的后勤服务类项目,自筹资金自主开发建设。二是借力开发。对可以“借力”的项目借力建设,对节能监管平台分控中心系统建设,我们争取建设部门的配套资金,将其列入全市建筑节能项目一并规划、一并申报、一并建设;对于投资大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等项目我们积极争取市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开发利用,节约了财政资金的投入。三是合作开发。对于信息企业感兴趣的互联网+公务用车管理项目,我们采取与电信部门合作开发的形式开发应用。

    (三)以实用为导向,注重成果的推广应用。系统总结信息化建设成果,创造信息化建设的可复制模式,指导县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开展信息化建设。编印了《徐州机关事务智能化管理规范》,与原编印的《徐州机关事务标准化管理规范》一脉相承,形成了机关事务管理的工作体系。

    三、兼顾效率效益,打造智能化建设的示范高地

    我局智能化建设起点高、覆盖广、成效好,创造了信息化建设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我局与电信部门携手开发的公务用车管理系统作为“智慧江苏示范工程”推荐申报,全省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电信部门“互联网+公务用车管理”现场会在徐州召开,100多名与会人员对我局的公用车管理系统给与了高度评价。《中国机关后勤》、《江苏机关事务管理》、《福建机关事务管理》等杂志介绍了我局智慧后勤建设的经验做法。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先后有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浙江、广西、陕西、四川、贵州、新疆、云南等12个省区40多个城市以及省内12个兄弟城市纷纷来我局学习交流智慧后勤建设经验,累计达40多个批次。目前,我们已指导县市区开发应用了公车管理系统、智能门禁系统,下一步还将加大指导推广力度,以提高徐州机关事务整体科学化水平。    

    发展不止步,创新无止境。我们将继续探索实践,按照市委“开好局、紧在前”的要求,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抓落实推进、抓攻坚克难,抓创新发展,努力为全市“十三五”时期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作者系徐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作者:(徐思群
信息来源:徐州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