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纪委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央视播出,这是继《永远在路上》之后第二次推出的反腐大片。在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中,朱明国、金道铭、魏健等10余位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现身说法,剖析自己违纪违法行为和思想蜕变过程,发人深省、令人警醒,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从开始腐败走向坠落,或许不少人从屏幕中能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的影子,跟他们也有不少相同之处。这就是活生生的警示,看了之后确实让人颤抖、让人出汗……
剧情中所呈现的每一个阶下囚,从小生活都很清贫,随着自己地位的提升、价值取向的改变、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被个人疯狂的贪欲占了上风……“心欲静而风不止,何其楚楚”。当年的穷孩子为何成了大贪官?当年颇有志向的才俊为何沦为人人不齿的腐败分子?一是敬畏意识弱化,理想和信仰丧失。每个阶下囚的可悲下场都是为个人私利而将党纪国法抛在脑后,甚至有种再不捞钱就来不及了的“紧迫感”。他们比豪车、比房子、比消费、比享受……面对镜头,朱明国感慨:“第一次你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之后,比如说你第一次收了10万,那么你收了10万和收100万,收100万和收1000万,它只不过是加一个零。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二是社会诱惑太多,但缺乏节制,终被诱惑俘虏。深圳市沙井银行行长邓宝驹,包养五个情妇,慷慨一掷千金。仅“五奶小青”,800天就花了1840万元,平均每天花23万元,每小时10000元。中国的银行行长,真是有钱啊……三是权力太大,没有足够监督,导致为所欲为,最终落入法网。朱明国长叹不已:“说不好听的话就是,人家不怕种树的,人家只怕烧山的。纪委书记对某一个干部、某一个党员的看法,都是决定这个人一生的,至少一段时期的升迁荣辱。所以一般的领导干部都怕纪委,这是肯定。”这些也许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不难想象,一些官员到了一定级别确实不受足够监督,这也是他们乱来的重要原因。
朱明国、邓宝驹等人突破纪律底线,丧失党员信仰,成为“阶下囚”,警示意义极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只有算明白人心向背的政治账,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也只有算明白人心向背的政治账,才能凝聚起改变时代的磅礴力量。
如今,中央已明确提出,反腐败必须保持高压态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一旦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形成,官员想腐败也不易了。
朱明国、金道铭、魏健等人的腐败案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员领导干部一旦思想上忽视廉洁从政的重要性,对腐败的危害丧失了应有的警觉,走向违纪违法,就是一种必然。对于每个人,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时刻都不能放松。而对于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
现在,无锡梁溪区正站在一个新起点上,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凝心聚力,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二次创业,顽强拼搏,全力开创梁溪区开发开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