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尽责勇担当

发布日期:2017-06-12 09:31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勇于担当中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履职尽责,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向各级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担当是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求讲实话、办实事、求实绩,做事不作势,务实不作秀,执行任务不打折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在岗不尽职、干事不用心,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困难躲起来,发现矛盾绕着走,出现问题相互推诿,只想着要职位、要权力,却把尽的责任抛到九霄去外,严重败坏了风气,损害党的形象。项雪龙市长在市十四届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七个方面的作风: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政令畅通、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敢于担当、敢抓敢管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直面矛盾、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每位党员都应在其位司其职,定准位子,发挥才能,用好群众的智慧力量,遇到问题不回避。碰到问题不退缩,敢于扛重担、挑大粱;树立全局意识,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牢固树立强烈的担当意识,树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念,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在自己岗位上时刻保持冲锋状态,用最实的行为诠释责任,用最强的能力履行责任,书写出事业的浓墨重彩。  

树立责任担当意识。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把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作为人生修为和为官从政的时代课题来回答与践行。人不可脱离责任而生,业不会脱离责任而成。然而,有的人认为“别人不负责,我想负责也负不起来”“大家都不负责,我一个人负责也白搭”“别人对我不负责,我对集体负责是犯傻”“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凡此种种,是责任意识缺失、担当精神弱化的体现。这种畏难怠情、患得患失、袖手旁观、敷衍了事的想法,与党员干部身份格格不入,也与曾经的理想背道而驰。这种想法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和纠治,就会像传染病一样,严重侵蚀单位的健康肌体,把干事创业的心劲搞没了,把敢闯敢试的勇气搞没了,助长过日子、守摊子、撂挑子的不良风气。每一个职位,都是一副担子;每一级职务,都是一份责任。为什么勤勉尽责之人令人信服、值得信赖?因为他们敢于作为、勇于担当。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在各自的岗位上勇于担当,真正把全部心思用在工作上,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唯有把该改的弊端坚定不移地改掉,把该担的责任毫不犹豫地担起,矛盾面前不躲不避、困难面前不藏不绕、问题面前不屈不挠。

在位当有为。近期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剧中“不作为、无所谓”的光明区区长孙连成可谓“为官不为”的典型代表。干部应干事,为官当有为。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在其位谋其政,谋其政尽其责。民族英雄林则徐当年禁烟,身边人提醒他明哲保身,可他铁心不改,以身实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诺言。当前,发展已进入攻坚期,工作千头万绪,挑战前所未有,每位党员要有攻坚克难、敢于开拓的责任担当,更要具备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魄力,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干得成事。在位当有为,利在创新巧为。“巧”,并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善于开拓创新。实践证明,开拓创新的勇气有多大、能力有多强,事业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想要有所突破,就要学会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树立“尊新必兴、守旧必衰”的理念,大胆突破固有思维,勇于跳出条条框框,从多层面、多方向、多角度完善更新工作方式与思路,从而以切实高效管用的巧办法、好点子,事业才能不断高歌猛进,取得骄人佳绩。

尽心用心干好工作。在平常工作总结中,有的同志在讲到履职尽责情况时,大都会讲到工作不够尽职尽责。笔者认为,只有尽心尽力,才能真正尽职尽责。现实工作中,有的人习惯安于现状,对本职工作仅仅满足于做了,而不努力追求做好,更不会追求做到最好。他们对于职责范围之外的事,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有的人,总是用心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他们能够积极开动脑筋,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做的工作因此常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他们还能顾全大局,把本职工作置于单位建设全局,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其实,不管干什么工作,仅仅按要求做一做是不够的。要想把工作干精彩、做精致,还要多用一份心,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和思考,这样任务完成得就会更加出色,这样的人才能更好地尽责。当前,更需要每个人尽心用心干好工作。工作中的责任心不仅是做事的问题,也是做人的问题。以不同的工作标准尽责,折射出不同的思想境界。这要求我们对组织常怀感恩之心,对岗位保持敬畏之心,对工作抱有热爱之心。具备了这份心,方能干好工作,为单位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务实作风抓安全。安全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事关大局、全局,来不得半点虚假和虚浮。尤其是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如若落实不力,贯彻不好,执行不彻底、不坚决,势必埋下祸根,成为安全隐患。有制度不去落实或者落实不力,同样会滋生隐忧,令危机暗藏。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安全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现象。比如:抓安全制度落实“雷声大”,落实起来“雨点小”;有的把制度只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安全制度流于形式。一份制度,九分落实。做好安全工作,推动安全发展,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是基础,落实是关键。没有强有力的制度规章,安全工作便无章可循,危害极大。没有落实,再好的制度、再好的办法,都是“摆设”“空文”;没有落实,安全认识再高、安全意识再强,都是“空想”“空壳”;没有落实,规章细则再细、责任追究再严,都是“花架子”“无用功”。制度只有执行,才有生命力;制度只有付诸行动,才能产生实际效能。抓安全必须抓好制度落实,抓落实就是抓执行力,执行力产生战斗力。既要不断强化人人有责的安全责任意识,更要抓好安全制度落实,抓牢安全工作“牛鼻子”,以求实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不折不扣地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作者:(姜庆先
信息来源:连云港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