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节约型公安机关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7-06-16 09:12 浏览次数: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作为党政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应率先垂范,加快节约型公安机关建设,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对密切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形象,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对新形势下建设节约型公安机关的思考。

一、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规范日常运作。一是建立预算制度。严格经费预算,把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内,控制成本总额;严格执行预算,认真做好“三公”经费、行政运行经费日常核算,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加强经费管理,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控制经费支出,避免哪里想用就用哪里、突击花钱等现象的发生,实现预算收支程序的规范化。二是建立物资管理制度。加强对单位部门水、电、油等物资消耗情况的统计,深入分析研究,制定资源节约的定额和标准,并明确专人,加强监管,合理控制公用部位的用水用电及各种耗能设备的日常消耗,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公务用车油耗,严禁各种物资失管失控。三是建立公开制度。认真梳理基础数据,年终时对人均办公耗材用量进行成本核算,核算结果在局网页上公开。定期公开办公室电话费、电费、油费,不能一笔糊涂帐。通过公开让民警清楚自己用了多少、花了多少,从而约束日常行为。

二、以主体责任为抓手,狠抓责任落实。一是抓住“关键少数”。 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促进节约型机关的建设,带动全社会节约之风的形成。要增强科学建警的意识,科学的管好资源、用好资源;要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不搞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行使权力、履行职务的过程中,带头厉行节约,发挥表率作用。二是抓住“普遍多数”。节约型公安机关的打造还在于基层民警这一“普遍多数”,基层民警增强资源节约意识,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才能有效提升资源节约的工作水平。体现在警务工作中就是要转变执法观念,从不计成本的办案观转向注重效益的办案观,在保障执法公正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办案成本,提升执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抓住重点部门。实行办公用品定期集中采购、定量供给,加强采前、采中和采后各关节的管理;在会议布置、公务接待等日常工作安排时,不要讲排场、摆阔气;升级完善现有的“警保通”APP,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实现派车、接待、采购、会务、出差申请审批程序信息化,拓展无纸化办公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行政效能,节约财政开支。

三、以组织引导为手段,着力优化警风。一是强化组织推进。节约型公安机关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统筹规划,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制定资源节约中长期规划,确定年度节能工作目标,出台相应的节约型公安机关创建实施方案,有的放矢部署工作,确保资源节约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二是强化宣传教育。针对机关浪费严重、民警节约意识不强的现状,经常性地开展“讲节约,优警风”集中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在网页上发布节能宣传画、向全局发出“节约倡议书”、从短信平台向民警职工发送节能减排小知识等形式,教育广大民警树立节约的意识,养成勤俭的习惯,切实改进优化警风。三是强化问题整治。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曝光浪费现象,按照“整改有目标、推进有措施、落实有责任、完成有时限”的“四有”要求,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逐项抓好整改落实,不断优化队伍作风,树立公安机关艰苦奋斗、量入为出的良好形象。

四、以监督管理为保障,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加强日常管理。针对公安机关办公区域广、人员多、技术设备多、资源消耗量大的现状,制定公共资源日常管理条例,明确办公用品、办公耗材领用规定,划分包干区,明确责任人,加强日常维护,并辅以绩效考核手段组织实施,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能减耗。二是加强检查督导。加强对各单位部门办公经费预算的审核,严格审计监督,对铺张行为在审批环节上予以制止;各单位内部要定期对单位资源消耗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找出管理漏洞,认真整改解决;警务保障部门每季度开展一次检查评比,对排名靠前的单位进行奖励,对排名靠后的单位在局务会、局网页上进行通报,并在绩效考核中扣分。通过经常性的检查督导,倒逼工作开展。三是加强考评问责。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法,制定更加具体、可操作的考评细则,将做好节约工作与单位效益、个人效益挂钩。坚持事前考查与事后追责相结合,对严重浪费、行为恶劣、通报批评后不整改的,要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责任,以问责保执行、抓落实,真正把节约工作做到制度化、常态化。

作者:(沈中华
信息来源:南通海安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