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印象

发布日期:2017-07-12 09:13 浏览次数: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激情豪放,荡气回肠,从中让人感悟到词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的民族气节。上高中读到这篇古诗词时,就让我对京口北固亭充满了神往,后来才知道,京口原来在镇江。

当然,对镇江的那种神往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白娘子为了许仙,大战法海,盛怒之下,水漫金山。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更是吸引了无数少男少女对金山寺的向往。

工作以后,因为工作上的原因,自己曾先后多次去过镇江,对那里的山山水水几乎跑了个遍。还别说,这一跑还真跑出缘分来了。原来,在宋朝时,就曾设南徐州于京口。隋统一后,改南徐州为润州。作为徐州人,对镇江为南徐州一段历史渊源感到特别亲切。徐州建有季子挂剑台,镇江则有季子庙。镇江季子庙是为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名贤季札而建的寺庙,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庙中立有孔子手书十字碑和历代皇家敇封、名臣贤士摩刻的碑石古迹,是参悟养性的绝好去处。

当然,镇江给我的印象还是山。镇江地势险要,“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春秋时属吴国,因战略地位重要,一直是吴越两国争夺的焦点。后来东汉孙权在今北固山前锋一带筑城,依古义“丘绝高为京”名京城。城小而坚,形似瓮,又号铁瓮城。“因山为垒,俯临江津”,此地遂有“京口”之称。镇江最著名的有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金山早年还是江中的一个小岛,有诗为证:“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后来由于长江主流泓道北移,南岸水流渐缓,泥沙淤积,将金山与陆地连成一片。也可能正是这个缘故,才会有白娘子水漫金山的传说。焦山古称“玉浮山”,因满山苍松翠竹,远望如同碧玉浮江而得名。后因东汉隐士焦光在此隐居,得名焦山。山上以定慧寺为最,而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痊鹤铭》残石碑刻了,这是书法爱好者的至尊。三山当中应属北固山最为险要,“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李白的这首诗说的就是北固山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和兵家争夺的激烈程度。

镇江不仅山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这里的饮食文化,宴春楼品早茶,如同在南京夫子庙吃小吃,让你感受到百年老店,千年名点的经典风采,尤其是这里的蟹黄汤包,无论是从色、香、味,各个方面来考究都堪称一绝,而且吃法也非常独特,它的名气更是誉满全国,蜚声四海。蟹黄包虽然好吃,但那并不是寻常百姓家能够经常吃的东西。在镇江的大街小巷中,随便哪家小店都有一种叫“锅盖面”的小吃,这可是镇江人的最爱。“面锅里面煮锅盖,现烫汤头再烫筷”,一碗锅盖面不仅味道浓香扑鼻,更能体现出镇江人的热情。

       归根结底,镇江的山好、水好、饮食好,其实人更好。镇江人朴实大方,不仅有南方人的精明,更有北方人的豪放。有幸的是我在镇江结识了不少朋友,至今还保持着密切的来往,这也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作者:(陆瑞民
信息来源:徐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