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草长莺飞。公园里踏青赏花的游人络绎不绝,放风筝的孩子铜铃般的笑声响彻云霄。但,这一切似乎和己无关。低温导致腿疾反复发作,只得窝在家,寒气淤积在心。友人荐了一本《阳光心态》,假日的午后一口气读完,切身经历,感触良多。
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多数人似乎都忘了生活的本原,只知辛苦工作,失去了人生方向,曾经的抱负和理想早已不知所踪,生活的压力像一副枷锁,使人喘不过气。当初踌躇满志,如今两手空空。伴随着负面情绪,抑郁症病人开始增多。微信朋友圈流行过一个段子:我们拥有的财富越来越多,但是快乐越来越少;朋友圈越来越大,但是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房子越来越大,里边的人越来越少;道路越来越宽,但我们的视野越来越窄;楼房越来越高,但我们的心胸越来越窄;我们可以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多,但是享受的快乐越来越少;我们的支出在增加,但是我们的获得在减少;我们的药物在增加,但是我们的健康水平在下降……按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应该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充实才对,可是恰恰相反,很多人都出了问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
《阳光心态》指出了原因,心理失衡。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麻烦和困扰:工作不称心,财务不自由,期望落空,好心未得好报,辛辛苦苦工作却得不到上级的认可,受冤枉挨批评等等。对此,如能持积极心态,心里想得开,心胸也就会豁达,就能妥善对待、处理好这些事情,工作顺利,心情舒畅。如果总想不开,越想越气,自控力减退,情绪失控,言行就会反常。甚至为了一点小事,和家人、上级大闹一场,出言不逊,开口伤人,就会使人品下降,人际关系受损。事后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闹得不可开交,伤身又伤神,到头来受伤害的还是自己,根本不值得。正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所提出的“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用积极、热情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像阳光热爱大地一样去热爱我所拥有的一切,去勇敢面对工作、生活中的挫折。这就要塑造知足、感恩、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建立积极的价值观,获得健康的体魄,享受快乐的人生。积极、健康、进取和充满关爱的心态就是阳光心态。怎样才能拥有阳光心态呢?
首先,改变认知的态度。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味地与生活较劲,那只是不自量力。遇事千万别钻死理,凡事努力去争取,能达到目的更好,不能如愿则顺其自然。有时,也需要换个角度、换个角色去思考。同样的事物,同样的情境,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截然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所以,如果我们改变不了事实,就改变认知态度,转变审视它的角度,结果会大不相同。
其次,学会接受不同。人们常说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环境面前是渺小的。当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时,就得学会适应环境。由于天赋、能力和机遇不同,付出同样的努力,其结局可能大相径庭。这时不能怨天尤人,要学会向生活妥协。别总拿自己的短处与人家的长处比,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很多人表面看似风光,其背后隐藏着很多你不知道的辛酸。这样心态就会平衡了。
再次,要永远活在当下。享受眼前的时光,别留恋和懊悔过去。对过去的事情你已经无能为力,属于沉没成本。更不要为未来而担忧,谁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生命中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唯有它才是最实在的,也是你最能够把握的。尽可能地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尽情享受眼前的时光。生命的美好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把握当下就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就能把握今年,把握今年就能把握好今生。世事是无法重演和提前的,惟有认真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现在你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你一起做事情的人,最重要的时间就是现在,这就是活在当下。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也不能预知未来,能做的只有把握好现在。重要的不是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多少日子。
最后,学会发现和寻找快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概念,也有不同的获得快乐的方式。对常人而言,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其外在标准,而在于内心对它的定义,在于日常生活中对快乐的感受。快乐只是内心的一种感受,她取决于人的心态,发自内心的快乐感受,不会受到任何的制约。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知足常乐,不盲目比较,每一天都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