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仪征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市纪委监委在开展公车专项整治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深化标本兼治,专项组织对现有党政机关公车管理平台进行扩容升级,从扩大监管范围、丰富监管手段、压实监管责任三个方面强化“车轮上”制度约束意识,提升公车规范化管理水平。
一是全覆盖管理。在加强党政机关公车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车无标识鉴别、无定位设备监管、未纳入平台统一管理的问题,市政府办联合市纪委监委、财政局、国资办全面调研摸底,将事业单位、国有企业315辆公车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同时,除救护车、洒水车、垃圾清运车等辨识度较高的特种车辆以外,为事业单位57辆无标识鉴别公车喷涂“业务用车”标识,为事业单位、国有企业163辆无定位监管公车安装北斗定位设备。在公车平台中增设车辆租赁版块,通过招投标确定租赁公司,要求其车辆全部安装北斗定位系统,参照公车纳入平台管理。在公车不足以保障的情况下,用车单位可以通过平台申请租车,租赁公司统一调度、定期结算,不得报销平台监管以外任何租车费用。目前,市政府办联合市纪委监委正在启动租车服务招投标。
二是全流程管理。依托公车管理平台,重点强化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核定编制内在用公车使用、停放、加油、维修等高风险环节的监管。围绕车辆使用,严格执行一车一单,车辆申请、审批、调度与驾驶员接单、出车、回车登记,全部实行网上流转。在平台中将行车轨迹保存时限从半年延长至2年,为后期线索核查提供方便。对接各大银行,以单位名义办理绑定ETC的公务卡,限定用于过路、过桥费线上支付,待条件成熟时实现数据实时导入平台,便于与行车轨迹进行验证。围绕车辆停放,在单位公车停放点设置电子围栏,每天最后一次停放位置不在电子围栏范围内,就会产生违停预警。同时从关怀体谅角度出发,针对夜间回车太晚次日又要出车的情况,允许在驾驶员住家附近的机关单位设置第二临停点。围绕车辆加油,进一步明确“一车一卡”、“车卡绑定”要求,要求每次加油后由驾驶员现场利用手机APP进行加油信息录入,在平台上设置加油时车辆轨迹不符、加油标号不一致、一天内加油n(n大于等于2)次、n天连续加油、加油金额少于100元等预警指标,即时预警不规范加油行为。下一步,市政府办将联合相关部门积极争取石油企业开放数据通道,加油数据实时导入平台,减少录入工作量,同时实现即时预警。围绕车辆维修,对维修实施全口径管理,将轮胎、内饰等全部纳入定点维修范围。在平台上增设“历史维修记录”调取链接,各有车单位领导在维修审批时可以调取一年以内的历史记录,排查是否存在重复维修保养、频繁更换零件等间题。在平台增设成本统计窗口,可以对车辆行驶里程、油耗、维修、保养、保险、年检等分类排序,重点对费用偏高的车辆进行重点核查,防范重复保养、高频维修及虚列虚增维修、保险、年检套取资金等问题。
三是全责任管理。市政府办联合市纪委监委配套出台《仪征市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各有车单位办公室(综合科)明确专人负责公车平台,做到定期登陆查看,借助平台对本单位用车、停放、加油、维修等严格审核把关,有下属事业单位的国有企业的,还要根据统计分析情况,针对性开展线下监督检查。围绕预警信息处置,明确党政机关和市直属事业单位由市政府办负责、市属国有企业由财政国资部门负责,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由其主管部门负责,消除预警要在平台系统内填写理由,预警处置情况定期移送市纪委监委或派驻纪检监察组。目前,系统产生各类预警信息800余条,已全部处置到位,均是系统磨合完善期内出现的正常情况,尚未发现违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