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市级机关服务中心干部职工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圆满完成了各项服务保障任务,服务保障工作成绩斐然,连续被授予淮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等荣誉,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机关后勤干部职工队伍的新形象,为市行政中心的平稳、有序、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开展网格化后勤管理。将市行政中心合理划分为49个网格单元,精挑细选优秀党员担任网格长,制定《网格长工作制度》《网格长巡查情况积分表》,以“四定”(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为抓手,实现目标具体化、措施精准化、责任明晰化。党员网格长定期在挂钩网格区域对水电、设备设施、资产基建等开展日常巡查,推动问题隐患早发现、早处置、早排除。通过网格长动态巡查,2021年累计发现处理问题共818项,有效保障了市行政中心的平稳有序运转。
树立星级化会务品牌。做优日常会务保障,每场会议的服务保障人员提前一小时到达会场,对线路、空调、灯具、音响设备等进行检查调试,确保设备设施平稳运转;对话筒、水壶、水杯、桌椅等进行一场一消毒,及时开展会场环境卫生保洁。会议中心年均会务接待量达3000场13万人次,实现零差错、零事故、零投诉。放大会务品牌效应,选优派强会务保障人员参与为食博会、淮河华商大会等20余项重大活动提供外派服务,以良好的形象、饱满的状态、专业的标准树立了淮安市会务保障工作新标杆、塑造了后勤职工队伍新形象。
推行隐形化物业服务。践行机关后勤工匠精神,开展物业服务品质升级行动,深入推行隐形化物业服务,旨在进一步降低物业服务对行政中心办公秩序的影响,为机关干部职工提供安静的办公环境。通过制定《物业隐形化服务规定》,设立物业保洁、绿化养护、悬挂横幅等11项隐形服务内容,推行重大物业服务申报批准制,错时错峰开展噪音较大、影响秩序的物业服务,全年累计节假日加班约300小时,用“隐形物业”实现“品质显形”。
打造标准化流程规范。积极承担省管局物业服务、会务保障、绿化养护等业务流程规范的标准化建设试点任务,认真落实“全覆盖”“颗粒化”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流程梳理、专项培训、练兵竞赛活动,不断推动流程更优、环节更简、效能更佳,以制度化的刚性约束实现后勤工作“服务有衡、精细有度”。累计修订完善5类28项流程标准规范,为全省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建设园林式办公环境。实施绿化提档升级专项改造工程,充分利用现有植被资源,围绕“建党百年”“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在院内打造绿化景观,以后勤“匠心”出绿化“精品”。实施绿化补植工程,结合土质特性开展土壤改良,利用好春季适宜植物生长的特点,对行政中心空置区域补植花草苗木,进一步提高绿植的成活率,为机关干部职工园林式办公环境。
实施嵌入式监督考核。聚焦后勤服务质效提升,实施嵌入式外包服务监管考核,统一物业服务、会务保障、绿化养护等外包服务流程,结合外包服务类型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考核细则,以季度为考核时间节点,以服务质量、满意度情况、履职情况、人员管理情况等要素为考核指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外包服务督查考核体系,不断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使综合服务保障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实现督查考核在一线、服务品质提升在一线。
提高信息化保障水平。结合机关后勤实际需求,开发微信报修“随手拍”小程序,通过在线报修上传信息,实现维修地点、维修任务、维修照片等要素“可视化”,和维修任务推送的“智能化”,促进了“线上报修、线下维修”的无缝衔接,提高了后勤维修服务保障效率,上线运行以来累计处理报修任务648条。强化后勤物资仓储管理,打造“随手录”系统,通过对仓储物资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实现物资采购、审批、入库、出库等环节的在线管理,提高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落实常态化防控责任。开展科学规范消杀,采用分区域、分方式、分频次的消毒防疫措施提高消杀的有效性,定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专项督查,确保行政中心消毒防疫工作做到“一消毒、一记录、一检查”。2021年累计开展消毒1805次,共5917万平方米。积极应对省内散发疫情,协调市疾控中心上门核酸采样,高效完成市行政中心52家入驻单位,共计2363名人员的核酸检测任务。提供疫苗接种及核酸检测保障,协调疾控中心上门接种新冠疫苗及加强针,为市两会、全委会等重大会议活动提供核酸检测保障。
实施精细化食堂监管。坚守食品健康卫生底线,认真落实食品采购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原料抽检等制度,坚持餐具规范清洗消毒,全力守护机关干部职工“舌尖上的安全”。开展明厨亮灶工作,有序摆放食品原料、深度清洁油渍油污,统一后厨人员卫生标准着装,全面规范卫生间环境。提升餐饮品质,根据季节变化科学制定菜谱,合理调整菜色品种,做到兼顾营养和美味,有效提高餐食的满意度,并在传统节日提供粽子、月饼、汤圆、饺子等传统美食,积极营造节日氛围。
构建全天候应急体系。科学制定防汛防寒、扫雪除冰等工作预案,加强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切实做到各类险情有预案、应急物资有储备。动态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坚持在极端天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实时掌握设备运转、线路阀门、重点区域等情况,并及时做好铺设防滑垫、安放警示牌、暖心提示等工作,全年累计值班加班390人次3000小时,有力保障市行政中心运转秩序。
引进社会化服务资源。全力满足机关干部职工个性化服务需求,在引入金融服务站、公交IC卡充值站、移动电信网络服务站等个性化、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季度满意度调查,认真征询机关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拓展后勤服务外延,在行政中心北广场增设免费取件的丰巢快递柜,满足干部职工快递收发需求。在行政中心北楼引入社会医疗服务站,为机关干部职工提供药品销售、血压测量、血糖测量、伤口应急处理等简便医疗服务。
开展党史学习新模式。创新开展“三学三促”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每日精选党史资料推送到微信群中自主学习,每周固定时段指定内容专题集中学习,每月定期交流学习感悟体会开展分享学习,提高学习教育的延续性和深入性,累计天天学党史72期、周周学党史14期、月月学党史5期。转化党史学习教育动能,组织“学党史、办实事”系列活动,开展上门“立即修”服务,累计走访约900间办公室完成30余项“立即修”任务;开展“服务面对面”活动,组织水电维修人员赴挂钩交通路社区免费提供水电维修服务和宣传低碳生活新理念。
淮安市市级机关服务中心将继续立足岗位、勇于创新,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努力推动机关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