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办公室对苏州市2022年度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评估,苏州市局作为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业务会商机制成员单位就“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作了交流发言。
2022年以来,苏州市局紧扣《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加大对市级党政机关和各县级市(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培训、明查暗访、示范引领和督查评价等力度,切实推进“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新举措,在“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本条线”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发挥条线行业主管部门导向作用,有力提升了广大干部职工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和良好“习惯养成”意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源头减量措施扎实,“三增一减”效果明显。在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大力倡导绿色办公和无纸化办公,苏州市局主动联系财政部门,提出“苏州市政府采购网”下架一次性杯具和不可降解塑料袋、垃圾袋、餐盒等,从采购源头禁止党政机关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实现一次性用具源头减量。严格执行机关食堂“光盘”行动,倡导取消“自助餐”模式,张家港市、虎丘区和吴中区机关食堂厨余垃圾产生量下降70%以上。在机关食堂推广“小份菜”、“按需取餐”、“剩菜打包”等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光盘打卡活动”,打卡率纳入年度垃圾分类考核内容,市级党政机关食堂厨余垃圾呈明显下降趋势。开展“低值塑料”回收专项活动,塑料类的外卖餐盒、饮料杯、生鲜盒、塑料袋、塑料软包装等,因为附加值低、回收成本高,往往被归入“其他垃圾”中,市级党政机关已把低值塑料纳入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减少其他垃圾产生量,减少垃圾终端处置量,真正实现“三增一减”目标。
二、督查考核规范有序,条线督查渐成常态。紧扣季度常态化考核抓手,多形式推进党政机关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一是考核规范化,会同市垃分办组成考核评价小组,每季度开展督查评价,督查结果形成通报,对存在问题突出的单位下发“整改通知单”,择时开展“回头看”。二是“明查暗访”交叉化,在每季度督查评价中,交替使用明查和“四不两直”方式考核,敦促各机关单位补短板、强弱项,对属地管理的省直单位和在苏大专院校纳入考核序列,有效地提高了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质量。三是发挥“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条线主管部门作用,每季度对各县级市(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有明查,也有暗访,然后按照得分上报市垃分办进行板块季度排名通报。
三、示范引领效应凸现,提质增效蔚然成风。认真贯彻落实国管局等4部门开展的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遴选行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和苏州科技城医院成功获评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工作重点单位。同时,在全市范围内遴选“见成效、可示范、有特色”的苏州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示范单位,确定苏州市委党校等28家为示范单位,涵盖党政机关、省直单位、在苏大专院校以及各县级市(区)机关和乡镇(街道),形成了“市、县、镇”三级示范体系,连续在“苏州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推文刊出,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积极宣传推广各地区各部门的创新做法,推广常熟市督查评价结果“红灰榜”制、昆山市集中办公区收集点科技赋能制、苏州经贸学院学生宿舍收集点“三定一督”制、科技城医院垃圾及污衣智能收集系统、张家港市机关“收集亭”提档升级、吴江区和市级党政机关督查评价实行季度考核常态化等,整体推进苏州市党政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