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合作 创新发展 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能耗定额管理

发布日期:2023-07-18 14:33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提出的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南京市建邺区区级机关管理服务中心引入社会力量采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三个集中办公区进行节能改造,打造区级党政机关绿色办公,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区级机关三个集中办公区纳入节能改造的建筑面积12.73万m2,年能耗费用约800.5万元。此次节能改造具有建筑体量大、能耗强度高、涉及部门多、改造项目多、引入社会资金量大等特点,涉及中央空调、照明系统、供配电系统、食堂燃气、水能源、末端柔性负荷控制、分项计量、能源管理数据平台、节能氛围展示、用能监管等10大项,项目一次性投入社会改造资金约548万元,改造后的节能率达18.5%。

一、推进措施

(一)配套出台区级节能改造制度体系

1.借力节能政策创新区级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发挥党政机关节能减排责任部门的作用,先后制定出台《建邺区公共机构能耗定额管理细则》等 9项规章制度,设立区机关管理中心能源管理岗位,明确专人专岗负责能源管理工作,以节约水、电、气、汽车用油等开支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降低区机关行政运行管理成本。

2.加强部门横向联动畅通合同能源管理合作渠道。为打通引入社会资金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区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暂行办法》,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区级部门工作职责,规范引入社会企业进行合同能源管理托管的立项报备、招投标、节能服务费用渠道等程序,为全区党政机关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做出示范,为节能企业参与区合同能源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3.客观评估基准能耗制定可行性强的节能方案。区机关管理中心邀请第三方专业评估企业对列入改造的三个办公区近三年来水、电、气等用能数据进行客观评估,邀请南京工业大学等专家团队对项目可操作性和需要挖掘的节能项目及潜力值进行效益评价,根据《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GBT 28750)等国家标准规范作基准能耗的核定,召开多次专家评审会对节能改造方案进行论证,从技术层面上保证改造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创建绿色办公示范引领全区能耗定额管理新途径。区机关管理中心率先在区级机关实施集中办公区合同能源管理,区发改委以此为案例将经验推广到全区,并修订出台相应的区绿色能源发展奖补政策,牵动全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实施能源定额管理,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节能改造项目

1.改造照明系统。在三个集中办公区更换4000余盏LED灯具,并在公共区域加装了294个照明感应控制器。通过微波感应人体、物体移动以及区域照度自动调节等自动调节,进一步降低了大楼内照明灯具的能耗值。同时对楼层内走道及卫生间等公共区域灯具使用时间给出合理化建议及管控,将楼层内大部分走道的照明、背光灯关闭,对卫生间小厨宝等用能设备加装时控,有效减少夜间用能,通过管理手段年节电约10万度。

2.改造空调系统。针对多联式空调系统使用时间较长,制冷剂与冷冻机油存在混合不充分、相互影响效果等问题,一是在室外机部分增设171个α-HT制冷剂混合节能装置,把制冷剂和冷冻机油进行搅拌,可以实现冷媒充分液化和冷冻

机油细分子化,形成聚合物溶液以降低配管内流动阻抗,产生不均匀脉冲,减小能量损失;二是增设空调集中控制系统,实现空调末端统一管理,通过对不同办公环境,定制化对温度上下限设置(根据室外温度及办公室位置设定夏季不超过26℃,冬季不高于23℃)、定时关机的实施,有效降低空调能耗,提高空调使用率,提高空调能效,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对空调运行保养维护提出合理化建议,空调系统累计全年将节省用电133万度。

3.建立能源管理数据平台。针对电力、自来水和天然气的计量器具不完善,且无法实现远程自动抄表及数据分析等功能的情况,加装了1600余块智能水、电表,所有计量数据接入能耗监管平台,免去了人工抄表的时间和人工成本。利用系统平台对加强对机电设备用能的跟踪,及时发现能耗漏洞并挖掘节能潜力,提升用能运营管理水平,同时实现了大厦的分层、分户、分类、分项的综合计量,提升了大厦能源管理的精度。

4.改造厨房灶具。建邺大厦和双和园办公区的厨房原先使用的是传统灶具,对建邺大厦和双和园区域食堂8台灶具进行更换,更换成节能灶具,年节气量在5000立方以上。

5.综合改造节水。一是搭建用水信息平台,新增30块智能水表,将数据接至供水管网管控系统,将各单元用水数据统一汇总至管控平台,实现供水管网实时监测,减少跑冒滴漏等问题,将减少2万吨水资源的流失。二是淘汰老式螺旋式水龙头,代之以陶瓷芯片、变距式、自闭式等多种高新技术的新式水龙头,降低水资源消耗。三是对原有雨水回用系统损坏的设备进行修复,恢复了雨水回用系统,循环用于绿地浇灌、洗车等,全年节约用水2400吨。

6.改造数据机房节能。对建邺大厦15F的数据机房,通过热通道分离改造,避免热气排到机房造成的冷热混合现象,确保冷气全部从服务器经过,从而避免空调冷量、风量的浪费,提高空调效率并达到节能目的。

7.建立末端柔性负荷控制系统。在各楼层加装传感器、网络设备等,负责对现场设备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和传送,通过云平台计算的控制逻辑,对现场设备负荷作有效调节和控制(例如办公室无人情况下,每隔一个小时系统会通过动红外和人感传感器扫描房间一次,发现无人后会自动切断电源),实现节能过程的无人化、智能化、无感化,年节电量在4万度以上。

8.改造食堂热水系统节能。为大力提升食堂区域节能降碳工作,通过改造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来弥补传统热水锅炉的劣势,充分利用空气余热,根据季节的不同调节水温及水量。恒温控制确保全天候供应需求的热水,可大大提高制热水效率以及降低能耗,总节能量较传统热水锅炉提高40%以上,年节电量可达1.8万余度。

9.实现视频监控节能的运维管理。对安装重要设备、高能耗设备的区域加装监控摄像头,运维管理人员通过监控随时查看办公区域内的空调外机运行状态,早发现、早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实现视频监控节能。

10.节能宣传和节能氛围可视化。充分展示节能改造效果,对改造后的楼宇增设节能改造互动展示平台,包括终端展示屏、信息发布网页和节能宣传片三部分。通过实现节能改造亮点、综合效益、节能应用技术等实时数据等成效可视化,在区级机关营造绿化办公、节能减排的氛围,在公共区域及触手可及的开关面板上张贴了节能宣传标语,潜移默化地改变机关办公人员的用能习惯。

三、成果效益

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合同能源管理改造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费用托管型)进行改造,托管期为10年,年托管费用760万元,总托管费用7600万元。通过多项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管理,建邺区政府集中办公区三个地块每年节电量160万度,节水2.2万吨,节约用气5000立方,年可节约标煤540吨,节约费用123万,综合合节能率达到18%以上。托管期10年内,累计可节电1600万kwh,可节水22万吨,可节气5万m3,相当于节标准煤约5400吨,减少CO2排放量约13446吨。



作者:(建邺区
信息来源:南京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