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苏州市姑苏区十全街一处行政事业性房产使用权交接现场,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与苏州名城保护集团在移交清单上正式签字确认。同日,位于姑苏区十梓街、剪金桥巷2处闲置房产的搬迁安置工作也提上日程……担负全市市级行政事业性房产全面集中统管重任,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贯彻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古城保护更新部署要求,在服务好、保护好、发展好古城事业中多点整合、发力作为。
多方协同,为网红街区“再添流量”
十全街是姑苏区核心街巷之一,是苏州古城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如今依托丰富的业态引入,塑造出了鲜活的街区形态,高颜值、高流量网红经济活力全面迸发,成为年轻人来苏州必打卡之地。
其中十全街933号房产原先是苏州市工程造价管理处办公地点。为了让街区风貌更加统一,同时不影响办公、不留后遗症,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就使用单位腾退安排工作,积极协调各方配合。
苏州市住建局作为造价处主管部门,主动协调下属使用单位在本系统内部消化解决办公场地,压缩办公空间、让渡黄金地段,为“十全街特色街区建设任务”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留出了空间和时间。
主动配合,替子城安全“再保份险”
十梓街东起苏州大学校门口,西与道前街相接,曾经聚集着大量政府机关单位,多年来持续迁出、分流。十梓街322号西侧一处不足30平米的房屋,原为苏州市社保中心资产,移交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集中统管后,曾调剂给相关单位作爱心超市和仓库使用,后长期闲置。周边居民通过姑苏区“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反映该处房屋导致周边街巷狭窄,带来了消防安全隐患。
对此,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第一时间对接使用单位取得理解和配合,及时向接收街道做好移交工作,厘清办公资产、水电等交接细节,协力消除十梓街322号及周边消防安全隐患。
各级联动,给32号街坊“多捡寸金”
32号街坊具有古城代表性的一街一河水巷格局,近年来,苏州市围绕32号街坊持续推进古建老宅活化利用,着力开展老旧房屋保护修缮与整体环境整治提升,推动重要载体与零星地块更新,发展“文化+金融”产业集聚建设。剪金桥巷得名于“吴王剪金买胭脂”的传说,是集艺术空间、苏工博馆、精致餐饮、园林酒店等为一体的沉浸式苏式生活体验区。11号房屋位于巷口南端侧,权属统一登记后原单位作为资料仓库一直未进行实体移交,坐拥沿河黄金位置却始终闭关空置。随着32号街坊保护与更新进入扫尾攻坚,剪金桥巷11号直接关系到了架空线整治增容计划的推进。
接到古城保护更新建设诉求后,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派专人协调原单位及时完成实物移交,踏勘现场,掌握现状,分别向街道、社区和项目建设方了解周边情况,该处房产确实难以再用于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办公使用。本着因地制宜、价值最优的处置原则,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主动对接,研究提出相适的评估原则和补偿事宜,促进移交搬迁取得实质性进展,助力32号街坊布局建设金融集聚区成为“捡金桥巷”。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3处房产均采用先移交利用,后协议置换方式,既为古城更新让出了优质地段和载体,也充分保证了市级存量房产和国有资产不流失,成功探索了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与国资平台在符合办公用房管理相关政策规定前提下实现共赢的举措。
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将以此次置换为契机,继续抓好古城范围内市级行政事业性房产集中统管,用好用活乌鹊桥路68号等现有大体量资源,细致梳理散布于古街古巷的闲散房产,尝试更多“转闲为活、化零为整”的举措,或合规置换、或招租盘活、或让渡公益、或转化用途,“一房一策” 努力让每一处集中统管资源发挥最大效用。